推动防城港林业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
□ 凌光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折不扣推动十九届五中全会部署的各项目标任务在林业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当前,全市林业系统各级各部门要精心谋划林业“十四五”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十四五”期间,防城港市林业系统将按照生态保护优先的要求,统筹推进生态建设修复、生态保护管理、生态产业惠民,做好建设绿水青山、保护绿水青山、利用绿水青山三篇文章。
“十四五”期间,重点布局打造“一屏一廊”生态格局,培育“三大”资源基地,抓实“四项”重点工作。
打造“一屏一廊”生态格局
一是打造北部湾沿海生态屏障建设。以港口区东西湾海域、东兴市北仑河流域、防城区江山半岛等沿海地区为重点,加强以沿海防护林建设、沿海生态恢复、红树林保护修复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打造红树林生态品牌,形成沿海生态保护屏障。二是打造十万大山生态廊道建设。以加强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为核心,在十万大山南北麓等森林资源富集地区重点加强以森林生态、保护植被、水土流失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构建十万大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完整生态系统,打造防城港特色生态后花园。
培育“三大”资源基地
一是培育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中国)配套产业基地。以“防城金花茶”特色小镇建设为龙头, 建设金茶花产业化生产园和观赏展示园,在东兴市、防城区等重点乡镇布局金花茶种植基地建设;重点支持东兴市、防城区发展林产香料、香精;在十万大山腹地大力发展益智、砂仁等中草药种植;落实支持食蟹猴产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措施,扶持引进大型食蟹猴实验(企业)基地落户。二是培育特色经济林基地。继续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实行低产林改造和高产基地新建并重,重点在防城区、上思县布局发展油茶“双高”基地建设,不断扩大油茶种植规模。重点打造防城区的肉桂、八角经济林基地。三是培育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在全市范围内的山区重点营造松树、竹子等速生丰产用材林。
抓实“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抓实林业生态建设。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和供给优质生态产品为主攻方向,组织开展森林质量提升试点项目、森林景观改造试点项目、林业沃土工程试点项目、森林抚育补贴项目、着力推动树种结构调整、低产低效林改造、乡土珍贵树种培育,持续提升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加快森林生态系统修复。通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沿海防护林工程,重点修复因灾损毁的沿海基干林带。以边境森林防火林带为主体,构建边疆绿色防线。二是抓实林业生态保护。开展森林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以科技助力提升林业监管水平,全面推进智慧林业建设。加强以疑似图斑核查整改为抓手,继续开展森林督查工作,对辖区内违法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进行常规巡查和专项打击。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切实提升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水平。统筹规划红树林保护修复,增强其生态服务功能。强化红树林保护执法。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绿色发展、生态惠民、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推行“林长制”,建立健全党政领导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林长的森林草原保护发展责任。三是抓实惠农产业发展。以创建高产高效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康养基地、金花茶特色小镇建设等为主要抓手,着力推进木材加工业、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联动,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培育壮大一批本地优势企业,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林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四是抓实生态文旅发展。加快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文化载体建设,弘扬红树林海洋湿地生态文化,保护和弘扬十万大山生态文化,利用北仑河口红树林、十万大山森林生态等特色资源打造城市生态文化名片。重点实施古树名木挂牌保护、通道森林景观提升等生态文化工程,全面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挖掘“海边山”旅游特色,大力发展滨海红树林观光旅游、十万大山森林康养旅游、中越边境特色漂流游,促进防城港全域旅游新高地建设。
(本文作者为防城港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