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热点
  • 时政
  • 社会
  • 财经
  • 文化
  • 副刊
  • 诗词
  • 民俗
  • 历史
  • 地方
  • 上思
  • 东兴
  • 港口
  • 防城
  • 生活
  • 旅游
  • 房产
  • 美食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专题
  • 便民
  • 城事
  • 综合
  • 政法
  • 教育
  • 科技
  • 卫生
  • 社区
  • 论坛
  • 微博
  • 活动
  • 问政
  • 报刊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第一观察 | 在总书记心中,这个“冷门”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

2020/12/3 9:24:23 来源媒体:新华网 字体:【大 中 小】

12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这篇文章,是习近平9月28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66次集体学习中唯一的一堂考古课。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把考古工作视作“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认为它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

一项探索“过去”的文化事业,何以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

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在此前谋划“十四五”的两场座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分别受邀发言。

一位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专家,一位是通过古DNA探究“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的青年研究人员。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在陈星灿发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要深入研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起源和特质,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文化基因的理念体系。

在付巧妹发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回应了“对冷门怎么看”的问题。他说:“按一般概念,一些冷门的东西没有用。这种认识可能把一个领域的事业耽搁了。做科研事业的评估,要有长远的眼光、世界的眼光、科学的眼光。”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考古文物的大量出土极大丰富了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认识。考古工作者通过对这些出土资料的整理和认识,解码“无字天书”,挖掘生生不息的文明“根脉”,有效填补了历史研究的“空白期”。

没有历史,就没有根;没有根,就没有未来——这正是总书记重视“老祖宗”与“根脉”的题中之义,也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来源。

“文化自信”,在《求是》刊登的这篇文章中出现了5次之多。文章强调,必须高度重视考古工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一个拥有深刻文化自觉、高度文化自信的领导核心,必定能够带领中国走向文化的复兴。

面对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不可逆进程,文物大国的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文脉守持与文明赓续使命也同样紧迫。

审视当今中国正在经历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习近平从历史的纵深考量文物事业,从文明的视角观照考古工作,强调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

“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习近平总书记秉持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强化“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在研究“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时,也不忘听取考古学者的意见,这其中对发展的思考,体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力量。

文明,要有根有脉知悉来处,更当开开阔阔延伸出去。习近平提出,要向全世界讲好中国历史故事。

2018年8月17日,在湖北省博物馆拍摄的曾侯乙编钟。(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邀外国元首漫步故宫,体会“和”这一中华文明核心理念;在越王勾践剑、云梦秦简、曾侯乙编钟间穿行,品味中华文明的灿烂厚重……在各种重要的外交场合,习近平都希望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不断加深对当今中国的认知和理解。考古也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条纽带。

在《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几乎同一时间,还有两件事值得关注:

11月30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在京成立,将逐步建成我国考古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专业研究机构,进一步提高我国考古工作科技水平,增强中国考古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2020年12月1日,马首铜像在圆明园正觉寺文殊亭陈列展出。(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12月1日,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圆明园,成为第一尊回归原址的兽首铜像。迄今,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有七尊已回归中国。流失文物百年回归路,亦昭示着中华民族不忘历史、奋发崛起的梦圆之路。

这不是简单的时间巧合。新时代的实践创新,正蹄疾而步稳地行进在历史的正确方向上。这是我们通向伟大复兴的精神秘诀。


策划:霍小光

监制:车玉明 张晓松

统筹:雷敏

主笔:任沁沁

视觉|编辑:郝晓静 贾伊宁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分享到:
值班编辑:韦长江

相关新闻

  • 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 确保“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 深化自我革命 不负百年华章——写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召开之际
  • 电视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第一集:《政治监督》
  • 习近平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通伦通电话
  • 习近平这些名言警句,都出自这个重要会议
  • 时政微纪录丨习近平总书记冬奥行
  • 改革系统集成 监督协同高效 ——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四
  • 第一观察|习近平考察冬奥,首次部署这项任务
  • 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精益求精战胜困难 全力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英才招聘
  • 网站地图
  •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Copright @ fcgsnews.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防城港市新闻网
主管:中共防城港市委宣传部  主办:防城港日报社
防城港日报社法律顾问:广西鹏源律师事务所 庞体胜:13036909526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70-283589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0620110001  网站备案号 :  桂ICP备11006818-1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60202000001    站点统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合作QQ:10037492    
广西网警虚拟岗亭 广西网警ICP备案 警警 察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