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师安心务正业
6月3日《南国早报》客户端消息,5月27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西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与教学无关的安排驻村扶贫、上街执勤、摊派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安排承担寄宿制学校的安保、学校食堂管理等行为,均被禁止。
老师被与教学无关的冗务缠身,疲于应付各种填表、考评等强行摊派的工作,不能静心教学甚至偏离教育本职工作的现象一直为人诟病。去年,湖南的一名乡村老师在网上发文,称经常有上级来检查卫生,学校要停课扫地;老师填写各种表格、资料,有时候甚至要占用备课时间。此文一出,引发不少教师共鸣。
笔者身边也有一些从事教育行业的朋友,他们有时工作日也被安排下乡扶贫,反复填写各种扶贫资料,不得不因此调课甚至停课。当前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扶贫工作当然非常重要,只是让老师停课去扶贫的做法有些欠妥。其实,让老师通过传授知识技能、宣传政策、控辍保学、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等方式支持教育扶贫工作,可能效果会更好。
因为一个人的精力非常有限,老师当然也如此,他们有限的精力被这一类与教学无关的工作给消耗了,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必然会减少,也就是说,正常的教学工作因此受到了影响。为老师减负,一直以来也是呼声不断,当然,这里是指减少那些与教学无关的工作。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些部门无论推进什么工作,首选都是进校园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还动辄就要计划、要总结、要宣传资料,甚至是评比、评估验收等等。也正因这些打着“从娃娃抓起”旗号进校园的社会性事务越来越多,压得老师喘不过气来,甚至是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
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对进校园的活动做做“减法”,不是完全排斥活动进校园,而是应该明确教育边界,明晰学校的职责范围,明确什么是学校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从而规范与教学任务无关的活动进校园的程序和内容,不该进的坚决清理和制止,为学校安心育人创造良好环境。而一些必须要进校园开展的活动,也应遵循教育规律,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其实,有时候少一些打扰,就是对教育最好的尊重;少一些评估的指标要求,也是在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
非教学任务成为老师难以承受之重,为老师减负,把时间还给老师,让他们轻装上阵安安静静地教学,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是众人期盼。如今,自治区印发《广西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明确减掉那些与教育教学无关、教师不应承担的事项,迈出了为教师减负的坚实一步。当然,这些措施不能只停留在纸上,一定要落到实处,才能还学校一个宁静的教育空间,让老师多一份专注安心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