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马梯田随想
□ 徐仁海
一
十万大山深处百马河畔的百马梯田,仅仅是这一方水土的瑶胞永远抹不去的乡愁。
轻轻踏着这片曾经刀耕火种的土地,我无意查寻耕耘生息于这片土地上的瑶族人祖先的由来与去往。只用一颗礼拜土地的虔诚之心,探索记忆中关于苦难辉煌的故事,溯回这片土地上的瑶族人藕断丝连的历史蔓延。
靠山吃山,吃完这山又过那山,周而复始。这,就是过山瑶名称的由来和内涵?曾几何时,过坳的山风,掀起初嫁瑶女的红头巾,却总也掀不开与刀耕火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的另一页;深山里的松油火把,映红初为人夫的瑶族汉子刚强的脸庞,却总也照不透脚下坎坷崎岖的前路。
所幸,面对土地,一代又一代瑶族人耕耘土地的精神不灭。
当落日在薯莨岭低垂,在岭脚下的百马梯田,你会听见符咒和天籁的交替。
岁月依然,恰如白发苍苍的老族长口中神秘的梦谣。
二
雾在山顶缭绕,如一千只一万只盘旋的白鹭,岁月风时急时缓,松涛声碎。
梯田那么长那么高,它的根在那里哦。没有根,再高,也是悬空啊!
我在寻找梯田的根。
旅者似的在梯田中行走,疲惫的是身体,灵魂不会疲惫。因为我,就是一个拾稻穗的少年,纯情而专注,在跨越一级又一级梯田中捡拾,捡拾瑶族人那种与生俱来的躬耕与攀登的精神。
与草木结缘的瑶胞,依然绵延着坚韧的天性,在艰难地前行中,用泪湿的叹息串起环环相扣的日子和生生不息的岁月。
他们一代又一代,用心观察大自然的痛,用心呵护大自然的美,以此安顿绵延不断的乡愁。
三
生活没有过不去的坎,执著前行,总会有柳暗花明的奇迹和惊喜……脱贫攻坚战的击鼓终于响彻十万大山。这个深度贫困的小山村,开始修建真正意义上的路,是一条条弯山曲水穿沟过坳的水泥路。绿树丛中的钢混楼房,尽管都是散在山腰间,但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的水泥路,却将一间间一幢幢村舍以美丽乡村的名义串连在一起,与绿水青山珠联璧合,构成一幅多彩的瑶寨新貌。
用摩托车驮肉桂、运八角、送山货的汉子,还有用电动摩托车接送小孩上下学的少妇,他们再也没有一丝刀耕火种的记忆。
2019年,百马屯所在的常隆村整村脱贫出列。
豪情满怀的瑶胞,开始撸起袖子用汗水换取乡村振兴的新天地时,尽管他们要面对的却是国家级水源林生态保护区,全村处在保护区之中。这意味着靠山吃山的瑶胞所处的群山不能开发,连简易的进山道路都不能修,环保的红线绝不能跨越。
怎么办?山民们在缓冲区里开展林下种植,种植肉桂八角、种植油茶、种植益智、种植中药材,在森林里发展野生蜂蜜……尽管不能连片,但碎块相拼,便是积少成多,聚散成片,便是规模。
自然保护区里,依然是可以靠山吃山,乡村振兴的激情在熊熊燃烧。
瑶民们的身旁,一边是丛林的苍凉和冷峻;一边是太阳能路灯和摩托车小轿车小货车等现代文明的激情燃烧。
冰火两重天之中,瑶胞们如何取舍又如何互为因果?他们笃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四
梯田的路,没有车辙。唯马蹄牛蹄以及人的脚板,留下那么多深浅不一的印痕,被一春又一春的青草覆盖而成为泥或成为一汪死水。
啃草的牛,在半月形的梯田里慢慢走成弧线。没有牧童,没有牛背上的笛声,暮春的阳光中,牛,自由散漫。
尽管,百马梯田与龙脊梯田相比,显得过于小巧玲珑。但与百马梯田近在咫尺的丛林和梯田脚下那条从十万大山中来又往十万大山里去的百马河,却为百马梯田又平添了几分神秘、几分秀美、几分诗情画意。
在百马梯田举办了两届的丰收节,让瑶胞们尝到了文旅项目的甜头,尝到了敞开胸怀迎客的甜头。
终于,小型挖掘机声,打破静谧。新翻的泥土中,腐朽的根与透鲜的根,诠释岁月的轮回。观光小路,开始在梯田里纵横交错,梯田旁边,歌舞平台,开始修建,农耕物件展示专柜也露出雏形。
梯田在我的目光中往山的高处堆叠。而我却热切地期望山更高,朝着遥不可及的天空延伸……我相信高处的恩惠和土地的恩泽。而此刻,只有梯田才知道我的目光如此坚定,脚步如此执著,心灯如此明亮,诗情如此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