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区总工会助力脱贫硬货多
脱贫攻坚,工会系统要靠前!
港口区总工会在抓好主责主业的同时,发动工会干部职工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全面落实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任务,帮扶农村贫困群众带货,建设扶贫车间,发展农村产业,成果丰硕。
发挥自身优势
消费扶贫活动成效看得见
5月26日,港口区总工会在沙港村名燕种养专业合作社成功举办了防城港市工会暨港口区脱贫攻坚“消费扶贫月”直播带货活动。
8月13日,组织动员全区200余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基层工会共3500多名干部职工开展了“抗疫情促消费助脱贫”活动,各基层工会在8月31日前将2020年全年可发放的逢年过节慰问品未发放部分提前一次性进行了发放。据统计,全区共采购慰问品金额约50万元,其中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金额约10万元。同时各基层工会积极筹集经费,按每人不超过300元的标准采购“助推脱贫攻坚特别消费券”,在中国扶贫网的“广西特色馆”扶贫平台使用。据统计,全区共发放特别消费券金额约8万元。
10月21日,在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举办了以“扶贫济困 共同参与 脱贫攻坚 我在行动”为主题的消费扶贫活动,创新性结合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游园活动开展扶贫爱心购。据统计,活动现场展销的农产品售出金额达10.6万元,现场签订的农产品意向采购订单金额达23万元。
建设“扶贫车间”
“鼎鲜鸭”让贫困户尝到了鲜
港口区总工会与鼎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名燕种养专业合作社三方共建工会“扶贫车间”,因地制宜建成沙港村名燕种养专业合作社“鼎鲜鸭”养殖示范基地。公司落实种苗、饲料、技术指导、保价回购成品鸭,组织打造“鼎鲜鸭”品牌和扩大市场销售;合作社负责动员和组织贫困户及群众,发展生态养殖。
各养殖户饲养的鸭苗和使用的饲料,由公司负责推荐和提供,再通过合作社(工会“扶贫车间”)售发给养殖户。养殖户使用公司研发的生态饲料对鸭进行科学喂养。鸭龄达到60~70天时,公司按高于市场价全部统一回购,再统一品控30~40天,鸭龄达到100天后投入市场,打造优质、健康的养殖品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养殖经验模式,并将养殖成果和养殖经验辐射到港口区其他的贫困村、贫困户,扩大养殖规模,形成规模效益。目前已销售成品鸭1.5万羽,产值132万元,纯利润约7.5万元,有效带动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
开展直播带货
扶贫产品卖向全国各地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后,农产品销售市场一度陷入低迷状态,贫困户遭受经济损失。为支持复工复产,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港口区总工会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立即行动,于5月26日在沙港村名燕种养专业合作社成功举办了防城港市工会暨港口区脱贫攻坚“消费扶贫月”直播带货活动。
活动期间,港口区总工会动员组织36家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工会主席及代表走访参观了工会“扶贫车间”建设情况。盛隆、中一重工等企业现场与农产品经销商、合作社签订消费扶贫购买协议,购买消费扶贫产品,践行消费扶贫行动。当天还开展了“网上直播带货”活动,推介家乡的特色扶贫产品,成效显著。据统计,本次活动销售扶贫农产品总额为30.96万元。其中,当日线上线下订单销售额为9.2万元,现场36家企业和单位与农产品经销商、合作社签订购买协议,全年订单销售额为21.76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