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海边山” 挑上“金箩筐”
全市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97.86%,累计2.5万户贫困户受益,产业扶贫高质量推进——
立足“海边山” 挑上“金箩筐”
□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新华
今年3月,东兴市江平镇氵万尾村的黄永燕又接到了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伸出的橄榄枝,让她重回保洁岗位上班,每月近3000元的收入让她的生活又有了起色。
黄永燕是2015年脱贫攻坚精准识别退出户。2018年,在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工作了5年的她“下海”创业——摆摊卖凉茶,但并不太顺利。为了不让黄永燕生活再次陷入窘境,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再次给予了她就业机会。
如今,黄永燕不仅把之前的6万元借款还清,两个孩子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也找到了工作。“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一家人都有了稳定的工作,生活真的越过越好了。”黄永燕说。
在防城港市,像黄永燕这样在家门口就业的贫困群众还有很多。我市依托临海、沿边、靠山的资源优势,立足“海边山”特色,坚持精准方略围绕提高产业扶贫质量和产业覆盖率,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让贫困群众挑上“金箩筐”,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截至目前,全市特色产业覆盖率达到97.86%,累计2.5万多户贫困户受益;全市8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都超过5万元,其中7个贫困村超20万元。
近年来,我市充分释放“海”的潜力,用好临港工业的转移就业带动作用,着力解决贫困户就近就业问题,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等临港企业带动3806名贫困人口就业,人均月增收3200元以上。东兴市京岛海洋渔业核心示范区等多个海洋渔业示范区,吸纳周边368人就业,其中贫困户100户238人。
靠海吃海,在边吃边。我市与越南海陆接壤,有230多公里陆地边界线、5个边民互市贸易区(点),“边”的文章也大有可为。
黄昆深原是东兴市东兴镇河洲村的贫困户,生活窘迫。后来,在河洲村边民互助组的帮助下,他被吸收为组员,每天在互市区做边贸、跑运输,一个月下来有4000多元的收入。如今,靠着边贸扶贫,他早已摆脱贫困,日子越过越滋润。
我市充分利用沿边开发开放政策特别是边境贸易政策,探索创新开展“边贸+互助组”“边贸+金融”“边贸+落地加工”“边贸+电子商务”“边贸+物流”等“边贸+”扶贫新模式,走出一条符合边境地区实际的扶贫新路子,形成一批在全国边境地区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推动边境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每天带动边民参与边境贸易互市达7000人以上,其中贫困人口100人以上,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
此外,我市背靠十万大山,有着丰富的山林资源。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产业经营模式,大力发展金花茶、山油茶、肉牛、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全市发展农民合作社1211家,共有自治区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7家;82个贫困村均培育有1个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或产业基地(园),覆盖带动30%以上贫困户实现有稳定收益。
在推进产业扶贫中,我市也因地制宜制定县级“5+2”和村级“3+1”特色产业,把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列入扶贫特色产业,推进“海边山”产业联动发展、融合发展,基本构建了“县有扶贫支柱产业,村有扶贫主导产业,户有增收致富项目”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