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东盟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合作论坛在我市举行 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共建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共同体 刘金峰唐宁班忠柏现场致辞
11月25日,第一届中国-东盟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合作论坛在我市举行。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韦荣合 摄
防城港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苏 靖) 11月25日,以“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共建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东盟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合作论坛在我市举行。
本次论坛是2020年第三届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下的专题论坛。论坛以“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共建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共同体”为主题,采取线下+线上视频连线互动的形式举办,包括主旨演讲、圆桌讨论等环节。旨在搭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领域的合作平台,形成长效沟通机制,使之成为中国政府、专业技术机构、学术界、相关行业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领域与东盟国家交流的窗口。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司长刘金峰、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唐宁、市长班忠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东盟秘书处代表(文莱达鲁萨兰国卫生部环境卫生处处长,东盟卫生工作组食品卫生保障主席)Dr Anie H Abdul-Rahman、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秘书长Dr.Tom Heilandt、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专家代表Dr.Juliawati Untoro通过视频连线发表致辞。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综合处处长付婷主持开幕式。
刘金峰在致辞中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政府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把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统筹推进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最严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推动营养立法和制度制定,规范引导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推进实施国民营养计划、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风险监测计划和风险评估计划等三个国家计划。实施合理膳食行动,引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广泛开展科普宣教,提升国民健康素养。推进营养扶贫攻坚,助力脱贫摘帽。同时,本次论坛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领域探索合作、打造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希望能以此为“抓手”,搭建起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领域的对话合作平台和长效沟通机制,使之成为中国政府、专业技术机构、相关行业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领域与东盟国家交流的窗口,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与会人士认为,各国应当以此为契机,加强对话合作,共同分享食品安全标准和营养政策方面的经验,共同推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领域学术发展,共同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水平。
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吴永宁认为,食品领域的化学污染、微生物污染以及食品欺诈、造假、掺假等安全问题依然突出,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对于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新加坡食品署食品监管管理司标准管理处处长Dr.Wong Kwok Onn表示,目前,各国在食品安全的政策、立法等方面的严格性都不尽相同,不仅给食品安全合作带来阻力,而且还会影响到各国的食品贸易。他希望各国能够加强信息交流,在食品安全立法以及验证系统方面携手合作。
东盟秘书处卫生保健部官员Ms.Alautiah Rahmunanda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各国应加快建立食品安全合作机制和快速响应机制,应寻求利益汇合点,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以应对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和挑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张兵说:“各国间应当在营养健康领域扩大共享空间,协调推动立法工作。”马来西亚卫生部营养司副司长Rusidah Selamat表示,希望中国与东盟各国有更多的交流,分享最佳实践方案,推动营养健康领域的合作。
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研究中心主任樊永祥表示,共抗疫情使人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国际社会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战胜疫情。希望各国开展更多的线上线下会议,积极对话,相互支持,让各国在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领域早日实现行动一致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认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在食品安全标准和营养健康政策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希望各国增加互信,加快食品营养标准化建设,为将来开展更广更深的合作奠定基础。
与会人士还就如何应对冷冻食品包装上出现病毒的问题以及如何促进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