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时代潮头 闯国际医学开放合作新高地
□ 本报记者 李雪妮
重要的历史时刻,让人心潮澎湃,更让人斗志昂扬。
2019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时宣布:“我们支持在中国广西防城港市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
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以下简称医学试验区)就此诞生,拉开了建设帷幕,至今已走过五年的峥嵘岁月。
肩负重托,承载使命。五年来,我市始终把医学试验区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聚焦医学、医疗、医药三大领域,用好用足国家赋予医学试验区发展的15条改革创新政策措施,勇于改革创新、探索先行,在推进国际医学创新合作、助力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以实际行动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贡献防城港力量。
形成国际医学交流合作“防城港渠道”
冬日时节,我市举办国际医疗保障经验学习培训,来自哈佛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的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多个医保改革课题进行授课,开展国际医学人文交流。
五年来,我市把医学试验区作为推进国际医学合作的重要平台,积极推动医学试验区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东盟国家医学人文交流与务实合作,先后举办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中国—东盟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合作论坛、中国—东盟药品合作发展高峰论坛等国际性论坛10次,2025年第四届防城港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列入中方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活动清单,为上合组织、东盟国家等文明对话提供了优质平台,深化国际医学、医疗、医药产业合作,国际医学交流合作的“防城港渠道”加快形成。
我市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海陆河相连的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南向门户城市。在做好“东道主”活动的同时,我市也主动“走出去”,持续扩大国际合作“朋友圈”。2024年12月21日,我市代表团到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州阿汉加兰市进行友好访问,两市共同签署了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
2024年12月24日,中国广西防城港经贸旅游(哈萨克斯坦)推介会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举办,来自中哈两国经贸投资、文化旅游、医疗康养等领域70余家知名企业、相关机构和协会的150余名代表参加推介会,签署6项合作协议,总签约额约35亿元人民币。
2024年12月26日,我市代表团到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市进行友好访问,就推动防城港市与塔吉克斯坦地方政府、机构和企业在医学、经贸、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密切合作进行友好交流。
……
五年来,医学试验区先后选派87批330人次,出访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白俄罗斯、韩国、日本、新西兰、新加坡、印尼等28个国家开展交流,对外经贸人文交流成果丰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市与越南广宁省、泰国黎逸市、韩国永同郡和俄罗斯茹科夫斯基等城市达成诸多务实合作成果,成立中国—东盟医疗装备产业联盟,与世界医疗影像龙头企业联合共建国际医学影像示范基地,凝聚推进国际医学创新合作的“上合力量”和“东盟力量”,加强在医学、药品、传统医药、食品健康领域的技术交流与信息共享,推动药品、食品监管标准互认,为今后的经贸合作奠定基础。
构建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
近日,在东兴口岸的中越友谊大桥,两辆救护车相向驶来。通过医护人员的密切协作,一名在越南旅行时不慎受伤的中国公民从越方救护车转移到中方救护车上。随即,患者被转入东兴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这就是中越首条跨境医疗救助通道“1369生命直通车”。自2016年开通以来,及时抢救、治疗转移出入境危难患者超600例,在中越边境线上搭起了一条跨越国界的生命通道,是自治区从地方层面推动中越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一个生动例子。
随着医学试验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市进一步深化国际医疗卫生合作,将“1369生命直通车”跨国医疗救助服务示范点建设作为服务医学试验区的项目积极推进,进一步提升这一跨境医疗品牌服务内涵范围。东兴市人民政府与越南芒街市人民委员会签订了《关于跨境医疗卫生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积极对接越南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合作建设。东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东兴市“1369生命直通车”跨境医疗救治服务提档升级工作方案》,建立东兴市国际医学诊疗部,进一步提升“1369生命直通车”跨境医疗服务质量。2024年10月,中越双方在东兴市举办了2024年中国(广西)—越南(广宁)传统医药健康文化大型主题活动、中国(广西)—越南(广宁)白内障治疗救助项目启动仪式。
为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我市建成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东兴市边境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等公共卫生应急救治项目,边境地区卫生应急救治体系初步形成。2023年12月29日,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防城港医院正式启用运营。目前,该院可开展ECMO等新技术、新疗法及诊疗模式80余项,填补了我市医疗领域多项空白。
“当前,医学试验区正加快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医学国际窗口。”市卫生健康委主任戴三军说,我市获批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推进防城港国际(东盟)传统医学合作中心项目建设,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开展面向上合组织和东盟国家的中医针灸人才培训。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已成立国际医疗部,开设国际医疗专家门诊和住院病房,满足外籍患者医疗需求,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国际医疗服务体系。我们在“国门医院”东兴市人民医院设立地中海贫血门诊,基本建成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地中海贫血防治实验室和移植仓,面向东盟和上合组织国家推广地贫防治“广西模式”。
打造医药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
烘干、粉碎、灭菌、超微……广西金圣堂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不停。经过多项工序,一罐罐蛇粉成品接连下线,整装待发。“我们平均每天可以生产1万瓶蛇粉,产品销往各地的三甲医院。”该公司生产车间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昆泽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飘出阵阵中药香,数台制药锅炉里的中药材经过蒸煮、提纯、分离等工序,形成即冲即饮的配方颗粒。
“我们看中的是医学试验区紧邻东盟的区位优势。”昆泽制药公司负责人王娜说,公司主要生产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制药的部分中药材从东南亚国家采购。未来两年,公司计划将年生产能力提升至2000吨中药配方颗粒提取物及500吨精制中药饮片。
医学试验区医药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得益于我市沿海沿边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我市拥有5个国家一类口岸和5个边民互市贸易区(点),依托药材进口口岸优势,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传统医药产业,推动医药产业集聚发展。
五年来,医学试验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取得了质的突破,共签约项目超70个,总投资超550亿元。其中落地项目44个、在建19个、竣工25个。当前,我市正与印度尼西亚合作共建药用植物保护研究创新基地,加快推动中药材进出口加工贸易。获批建设中国—东盟医药区域集采平台,推动中国医药“走出去”。防城港(国际)东盟传统医学合作中心项目加快推进,与同仁堂、国药药材、国药养元等企业达成合作共识,金圣堂、昆泽制药、赣华真美等项目已入驻园区。东兴医药产业示范园项目开工,将打造集医药产品研发、精深加工、中药材与科技于一体的产业链。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看准就干。我市将医疗器械产业作为医学试验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持续用好用活各项先行先试政策,创新第二类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模式,“两品一械”实现在园区内快速审评,首次注册技术审评工作时限缩减一半。2023年起,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东盟医疗器械产业合作洽谈会,为企业产品出海提供了便利条件。
如今,医学试验区内已备案和注册一、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数量从2019年的2个增至93个。其中二类医疗器械53个,待报批二、三类医疗器械50余个,医疗器械产业形成集聚效应。
潮涌湾区,千帆竞发。站在新起点上,期望大好、机遇大好、前景大好的医学试验区,将再度从北部湾畔起航,勇立潮头,奋楫搏浪,续写更多国际医学开放合作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