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驿站”
“新新驿站”
——上思新业态劳动者的“新家”
□ 本报记者 张 雪
近日,上思县的外卖小哥王某在县城的一处“新新驿站”内,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热着饭菜,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感慨地说:“以前我们累了都是在电动车上躺,现在有了这个驿站,不忙的时候可以过来休息一会,真是太方便了!”
王某的经历只是上思县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的一个缩影。据统计,上思县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约有1230人,他们涵盖了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多个职业。这些劳动者为城市的运转和发展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然而,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他们常常面临着吃饭难、休息难、充电难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上思县近年来贴心打造了一系列“新新驿站”,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一个能吃饭、休息、充电的温馨港湾。这些驿站位于县城的多个繁华地段,交通便利,易于寻找,为忙碌的劳动者提供了一个临时的“家”。
走进“新新驿站”,映入眼帘的是整洁、舒适的环境。驿站内部配备了空调、饮水机、微波炉、充电插座等基础设施,满足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基本需求。
“每个驿站都提供12+N项服务,12是基础服务,包括进来充电、热饭、喝水,N的话是拓展服务,比如提供就业咨询、就业推荐等特色服务。”驿站工作人员说。
针对不同新就业群体的需求,“新新驿站”还搭建了“1+6+N”阵地体系。“6”即针对快递员、外卖员、货车司机、网络主播等6类不同行业的新就业群体,分别建立外卖员之家、快递员之家、司机之家、零工之家等6个之家,分别提供属于行业的关爱服务。“N”即整合团委志愿服务站、小区物业公司、快递站点、商圈等见缝插针建设的N个“新新驿站”服务点。
在基层治理方面,上思县充分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优势,将外卖、快递行业这些经常走街串巷、熟门熟路的人员吸纳为社区网格员,成立“随手拍”小分队,协助做好“8+5”类治理清单。其中,“8”类治理线索包括涉毒、涉黄、涉赌等非法活动;“5”类小微任务则包括反映矛盾纠纷、社情民意等。同时,通过积分制管理激发他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这些积分券不仅可以在巩固脱贫攻坚后评估积分超市等额通用,还可以在13家网红奶茶店等合作商家进行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