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口岸获授“国际卫生陆港”称号
通过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实地测评验收
东兴口岸获授“国际卫生陆港”称号
成为我国首批获此殊荣的陆路口岸之一
防城港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朱新华 曾 悦 通讯员 何璐璐) 12月6日,东兴口岸通过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实地测评验收,被授予“国际卫生陆港”称号,成为我国首批获此殊荣的陆路口岸之一。
“国际卫生陆港”是指按照《国际卫生条例(2005)》有关规定,建立完善的卫生控制与保障设施,健全有效的卫生管理机制,满足国际间疾病及核生化有害因子防控等需要,获得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国际通行口岸。此前,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对东兴口岸的安全及卫生控制能力等方面开展了严格细致的检查,认为东兴口岸切实履行《国际卫生条例(2005)》所规定的义务,已达到“国际卫生陆港”标准和要求。据此,世界卫生组织、海关总署授予东兴口岸上述称号,同时获此称号的还有友谊关口岸。
“广西各级政府和部门对口岸公共卫生非常重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跨境合作方面积累了非常好的经验,东兴口岸和友谊关口岸创建‘国际卫生陆港’工作准备非常充分,各方面卫生建设情况均已达到《国际卫生条例(2005)》附件1所述的核心能力标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在验收反馈会上给予高度评价。
东兴口岸是通往越南最便捷的陆路通道,是我国面向东盟国家开放合作的前沿和重要窗口,创建“国际卫生陆港”将在提升口岸卫生保障、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和深化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今年1至10月,东兴口岸外贸进出口总量123.5万吨,同比增长62.9%,通关人数超过600万人次。
近年来,东兴海关积极推动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构建了卫生检疫应急及技术支撑的“三级实验室”网络体系——以东兴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医学实验室为主体,以口岸快筛实验室为辅助,以广西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和南宁海关技术中心实验室为支柱。“三级实验室”网络相互配合和支持,共同保障东兴口岸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今年6月,东兴口岸启动“国际卫生陆港”创建工作,得到了海关总署大力支持。海关总署先后派出全国海关系统多名专家和业务骨干对创建工作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评估。东兴海关关长谌礼强表示,东兴口岸成功创建“国际卫生陆港”,将为中越双方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形成更加紧密、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格局,积极服务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
“在跨境卫生合作方面,我们依托中越‘两国四方’边境卫生检疫合作会谈,与越南卫生部门建立多形式的交流机制,并联合多部门构建了中越边境首个跨国医疗救治品牌‘1369生命直通车’,不断提升中越边境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水平。”东兴海关副关长陈文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