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上思县卫生健康改革工作连获国家认可
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 山
4条做法经验入选2024年全国首批改革创新典型经验;
基层卫生健康改革案例入选国家《2024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医院创新发展与健康中国建设》;
入选全国12个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之一,且为广西唯一入选县,在2024年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监测评价专家研讨会上,上思县的经验做法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和与会专家的一致称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
作为边疆民族山区县域,上思县的卫生健康工作缘何连获国家认可?这背后,是上思县把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起底重构,建立一套以“健康”为中心的低成本、精准高效的全民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医防融合,治“已病”防“未病”
在上思县,群众“有病不知不治”“病发离县寻医”情况一度很常见,这也是该县基层卫生健康改革的堵点。
如何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上思县县长王伟介绍,获批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以来,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的工作要求为思路,找出地方高发病种开展全人群筛查并进行分级分类,打造“防、筛、诊、治、管、康”一体化医防融合服务链。
在距离上思县城40公里的公正乡那齐村,村医黄椿杰每个月都会到各慢性病监测对象住处“主动敲门”,帮助他们治“已病”。
10月28日的随访中,黄椿杰发现监测对象韦作棉血压不稳定,还存在头晕症状。结合韦作棉过往病史,黄椿杰意识到可能存在脑血管并发病高危风险,他立即联系公正乡卫生院。在得到住院治疗的建议后,黄椿杰劝说韦作棉住院治疗。住院期间,韦作棉得到了精心治疗,各项指标很快恢复正常。
在上思县,像韦作棉一样纳入慢性病管理的有10526人,他们有的是之前已经确诊的,有的则是在“健康赶圩”等义诊活动中被“挖”出来的。
纳入管理后,这些患者根据实际被分到不同的专病队列中,由上思县人民医院专病专家、村医等组成的专病管理医护团队定期开展专病随访。同时,这些患者被有意识地培养成为健康管理宣传员,起到防“未病”的效果。
“医生经常叮嘱我要按时吃药,要健康饮食、适当锻炼,现在我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了,生活比以前更健康了。”思阳镇高加村村民零文钦在今年初开展的“健康赶圩”大型义诊活动中被检查出疑似患有高血压,经上思县人民医院确诊后得到了专病管理医护团队的治疗。
零文钦出院后不仅积极配合治疗,还经常与村民分享健康知识。高加村村医李甜东说,零文钦以身说医的影响很大,现在村里人更注重锻炼身体,生活方式更健康了。
上思县卫生健康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县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82.16%,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74.22%。
提升服务,向下“支援”向上“求援”
为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上思县成立以县人民医院为核心的上思县医疗健康集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上思县卫生健康局局长罗瑞香介绍,集团总院向乡镇卫生院常年派驻医生,推动人才、技术、服务、管理“四下沉”,这个向下“支援”在医共体内实现一体化运行管理。
公正乡卫生院院长黄祥许原是上思县人民医院内科的一名骨干医生,今年8月她主动请缨“下沉”到公正乡卫生院。
到岗后,黄祥许先是摸清“家底”再“对症下药”——组织开设县域常见病住院服务,引导接收重点病人;重点病人住院期间给予技术指导和把关;增设护理到家服务,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规范的医疗服务……
如今医院就医流程、就医环境大为改善,基本满足辖区内病人就近就医住院,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
上思县积极主动向上“求援”,得到自治区、防城港市的大力支持。自治区连续两年将支持上思县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协调自治区人民医院“组团式”对口支援上思县人民医院;在防城港市卫生健康委协调下,市中医医院与上思县建立“中医共建”联盟。
“今年8月,市中医医院派出一名硕士学位的医生下沉到我们医院开展技术指导和帮扶,中医药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来诊疗的群众也增加了很多。”上思县平福乡卫生院院长梁文飞高兴地说。
打好服务组合拳,上思县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健康工作得以落实。今年县级公立医院在儿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疑难病例诊疗、手术操作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县域医疗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乡镇卫生院开展适宜性技术79项,比2023年全年增长172%,住院人数比上年同期增长339.66%,患者总体满意率97.62%,实现连续3年上升。
医保付费,挪“关口”保“健康”
小病不治,很大因素就是怕花钱、缺有效护理,但久病不治很可能会发展成为大病,那对于群众更是重负。如何提升群众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
今年初,上思县率先在广西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敢于挪“关口”,以此降低群众健康管理付费,让群众成为健康管理体系的受益者、拥护者。
改革中,上思县建立“慢病管理+重大并发症”打包付费模式,把医保付费引入到慢性病管理,将传统单一的慢病管理付费转变为“慢病管理+重大并发症”的整合型付费。
“慢性病患者没有得到合适的管理,有可能会引起病情加重,甚至引发重大并发症。比如高血压患者,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有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病风险,所以我们提前介入,利用有效的管理把风险遏制在萌芽阶段。也就是说,医保不仅管病发,还管预防。我们通过这种医保‘打包付费’的方式来破解慢病管理‘医防分裂’的困境。”罗瑞香说。
今年1至11月,上思县药品网采率约为99.99%,耗材网采率约77.83%。在思阳镇易和村卫生室,墙上显眼位置贴着国家基本药物价格公示,上面标着56种群众常见病的药物价格。这些药物价格普遍不高,如高血压常用药厄贝沙坦片,一片0.15g价格为0.34元。
易和村村医黄相民告诉记者,县里给每一位村医配备了智能诊疗辅助设备,每次上门随访她都利用设备检测,并将情况上传到医疗卫生管理数据集成平台。如果监测对象各项指标正常,本人反馈没有出现不舒服症状,她就会在平台按照之前专病专家的医嘱继续开药,患者只需支付医保报销后的费用即可。健康管理的成本减轻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
抓着“轻”的也不忘“重”的,上思县还注重县域重大高发疾病的防治。对于筛查出的风险人群,该县创新“地方高发病风险消除付费(RED)”“重病发病早期健康管理付费(MES)”两种医保付费模式,以“保健康”推动实现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构建财政资金、公共卫生资金以及医保基金协同的“医防融合支付方式”,着力解决医保付费重“医”轻“防”的问题,撬动群众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次均费用同比下降12.86%,参保人县域内人均住院费用下降10.93%;全县利用结余基金支付330.5万元实施重大高发疾病风险人群防治,多数群众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