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车叫
□ 老 那
已是中午,一个人的芥菜粥正在锅里翻腾,我拿饭勺搅了搅,突然听到“嘀”的一声,极短促,不足半秒钟就停止了,还不如一声咳嗽或猛烈的喷嚏。但我还是停下饭勺,辨认声音的方向。
我停下饭勺,竖起耳朵再次倾听,几秒钟,几十秒钟,却没听到无所谓期待或不期待的“嘀——嘀——嘀”的叫唤声。刚才那极短促而孤独的一声“嘀”,好像是耳鸣或幻觉而已。
尽管如此,我还是心虚。我住16楼,与我凌晨2点多回家停车的位置,斜线距离60多米。声音传播速度为300多米每秒,这么想着,我感觉自己瞬间就完成了一道有关时间、速度、距离关系的数学题。那么,那一声“嘀”传入我耳中,用时不过五分之一秒。
但我还是下了楼。20米开外停着我的老车子,我并不急于走近,而是静待了一二十秒钟,在等着它发出鸣叫声。它却像个白发老人,默然无声,仿佛不屑甚至抗议我的怀疑。我稍感愧疚,走到车边,打开车门,将车子移往10多米远的一个停车位。
与其说是挪车,还不如说是对刚才的怀疑再次检验。车子停在一株八分开败的凤凰花树下。停好车,用遥控钥匙锁上车门。我在车边又站了一二十秒。车子很平静。回身到楼栋门禁边,再回看,车子很平静。可以确认在厨房听到的那一声“嘀”,不是我的车子发出的,嫌疑解除。
几天前上夜班,车子停在办公室楼下。不到20分钟,一位保安兄弟走进办公室,和颜悦色地告诉我,我的车子警报声连连,是不是没锁好车。我赶忙下楼,车子一时没了声音。可不到半分钟,车子就“嘀——嘀——嘀”地长鸣起来。我谢过保安兄弟,连忙将车子开到10多米远的辅道停车位上。锁上车子,车子仍鸣叫不已,仿佛发出某种不满和抗议。反复开门锁门数次,仍不奏效。只好打修车店陈老板的电话,还拍了仪表盘图片发给他。表示第二天开车过去让他检修。一时无法安抚车子的情绪,我还得上夜班。
深夜12点许,下了夜班,落着小雨,但无风。我不敢开进小区内,夜深人静的,车子长叫不停,会有人起来骂人,甚至会砸车子。我是理亏的。我不敢开进小区,只好将车子开往小区对面的停车棚,竟然还有车位,这真是一个小惊喜。停车棚钢架结构,钢梁威猛粗壮,感觉至少可抵御12级台风。10年来,在小区内外,车子能停在一个不淋雨的车位上,还是第一次。如果车子能说话,或许会说一声“谢谢主人”。
其实,做我的车子,还是很闲散的。10年里,轮子换了4次,才跑11万多公里,从不疲于奔命。大修过一次,花了七八千元,其他一切还算正常,车子也算对得起我。毕竟10年了,已是名副其实的老车。同事劝我换辆新车,还说啥与身份不太匹配的话,当然是调侃而已。没干几年就到站点的人,还讲究个啥。再说手头并不宽裕,近五六年来,已借出相当于两辆车子的钱款,分毫没有收回。说到借出钱不得还,一个同事笑说,她老妈教导她“人家有钱还向你借?”可谓是触及灵魂的、清醒的反诘。不说换车,手机用了5年多还没舍得换。这年头挣钱攒钱可不容易。这么想着,对于车子出现间歇性鸣叫,也就多了几分谅解。它是因为老化,才开始出现某些神经性紊乱。就像一个人老了容易生病,哮喘、咳嗽什么的,很正常嘛。
次日上午,我开车到修车店。下午上班前去取车。老板说应没什么问题,经检查修理,放在修车店前,车子安静了两三个小时。上班前,车子开到和谐路的停车位上。停车几秒钟后,车子又叫开了。我开车门、关车门,又反复摁车锁。竟然安静了。走出一二十米外,没有声音,三五十米外,没有声音。感觉车子的情绪应是被我安抚了。
下午4点多,一个同事将车子无缘无故鸣叫不已的信息发给我。我感觉也无奈了。下班后,开车到一家大排档吃饭,饭间不时出门,等车子叫,一直没听到。问老板,老板说,没听到。我想,应该是不会再叫了吧,要相信修车店老板。当然,是因为车子不叫了才相信。
当晚下夜班,我壮着胆子开回小区里停车。停车后,在一楼架空层待了20多分钟,确定车子不鸣叫了再上楼。上到16楼,在楼道里,开窗侧耳,没听到叫声。冲凉时,把手机带入卫生间,怕车子鸣叫,保安打电话叫挪车时能马上接上电话。
往时睡前手机调静音,但那晚不敢调。次日起来,没看到未接电话。开门出去,几十秒钟半分钟,没听到“嘀——嘀——嘀”车子应是安静了一整夜。等车叫,当然是等它不叫。但我感觉它在叫,就像自己耳鸣一样。
但数月后,车子竟然不叫了,就像没有出现故障之前那么正常。车子好像自己康复了一样,也许,它也会体谅我。
车子只是机械,机械所有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一个人与大小集体相处,底线是不相扰,是相安,不乱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