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树叶”闯世界
□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雄洲 李映武 韦英奇
编者按:
为进一步践行“四力”要求,助推市委“2+1”工程深入实施,做好市委、市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落实好市委有关防城港融媒领导下基层调研的要求,更好地发现我市企业的亮点,了解企业宣传的重点,记下企业发展的难点,反映好企业心声的要点,防城港市融媒体中心开展“防城港融媒主任、总编进企业”活动,并开设“防城港融媒主任、总编进企业”专栏,敬请垂注。
11月20日上午,与迪拜的客户在云端相商;下午,又赶赴东兴,与印尼的外商面谈;晚上,克服时差影响,与新西兰的茶商进行视频会谈……一片“树叶”让黄忠政忙得连轴转。
黄忠政是一名退役军人,现为防城港市生兴荣光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兴荣光)负责人。他凭借防城区那良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这片好山好水间流转1000亩土地种茶,并建立了一座占地15亩的现代化茶叶加工厂。他的茶叶远销印尼、新加坡等“一带一路”国家,在欧美、中东、非洲等海外市场供不应求,为当地百姓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
恒念“国防绿”,坚守绿色底色
在生兴荣光茶岭西侧,几株橡胶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来往行人诉说着它们曾经的辉煌。
生兴荣光所承租的千亩广袤土地,昔日曾是橡胶林的繁茂之地,为当地村民提供了重要的生计来源。然而,好景不长,受全球市场需求萎缩及天然橡胶产能过剩等多重因素影响,橡胶价一路下滑。昔日胶农深夜上山辛勤劳作,收获的橡胶却难以收回成本,积极性严重受挫。
黄忠政是防城区人,他的家庭与绿色有着深厚的渊源,爷爷和父亲都曾身着国防绿,守护家国。在十万大山南麓的那良镇,群山连绵,绿意盎然,北仑河悠然穿行其间,自然风光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这里的好山好水好空气,深深吸引了黄忠政的目光。2014年,黄忠政与父亲黄志军敏锐地捕捉到橡胶市场的低谷期,毅然租下了这片曾经的橡胶林地,转而种茶,续写与绿色的不解之缘。
质量就是生命,品质铸就品牌
质量是品牌的基石,有好品质才能铸就好品牌。
那良镇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约为23°C,年平均降雨量高达3000毫米,年无霜期超过300天,加之其独特的砂页岩赤红壤,成为了茶树生长的理想之地。为此,黄忠政与黄志军不仅精选并改良了当地的茶树品种,还远赴浙江、福建、江西、湖北等名茶产地,引进新茶树品种。通过自主研发与创新,他们成功培育出的茶树品质远超原品种,实现了茶树种植的新突破。
都说众口难调,而生兴荣光生产的好茶却能满足众口。基地精心种植梅占、迎霜、福云六号等八大现代优质茶树品种,所产的茶叶涵盖了清香、浓香、高香三大风味,旨在满足众多茶客的味蕾需求。基地茶树“吃”的是高端有机肥,“喝”的是那良山泉水,加之人工采摘的细致呵护,每一片茶叶都保留了其最纯粹的自然精华。
为了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公司自我加压,特邀专业技术人员不定期到公司开展茶叶质量检测,以确保每一批次茶叶均能满足国际高标准要求。“每一位顾客,在我心中都如同亲人一般。因此,提供给他们的产品必须是最好的!”黄忠政斩钉截铁地说。
今年9月,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行,生兴荣光出品的茶叶惊艳登场,茶香扑鼻,弥漫会场,吸引了无数国内外嘉宾与游客驻足品尝。众人对茶叶所展现出的卓越品质赞不绝口,更有不少茶商主动上前,交换联系方式,寻求合作契机。
好茶叶不愁卖,畅销海外十数国
每逢茶季,茶农们常为销路发愁,而黄忠政却面临着一个与众不同的“凡尔赛式”烦恼——他担忧的是茶叶的产量,因为公司生产的优质茶叶供不应求,难以满足海外客户的旺盛需求。
生兴荣光生产的茶叶,搭乘“一带一路”的东风,扬帆出海,其成功的秘诀在于巧妙地打了一张“侨”牌。防城区的华侨与华人,虽远赴重洋,闯荡世界,但心系故土,对家乡的发展满怀关切。每当佳节来临,华侨们回到家乡品尝到优质茶叶后,不仅深感满足,还纷纷主动订购,并化身“文化使者”,为茶叶打开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自投产以来,生兴荣光已向国内外市场供应超过25万公斤的优质成品茶,产值超2.5亿元,其中海外市场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好品质自然供不应求。有销量没产量,已然成为黄忠政最大烦恼。
“一位来自美国的茶商,在了解到我们茶叶品质优异后,主动建立合作关系。然而,他也有苦恼,那就是常常难以订购到足量茶叶。”黄忠政解释道,“这并非因为我们市场反响好就‘摆架子’,实在是产能跟不上需求。为此,公司规划将茶树种植面积扩展至3000亩,相信这样一来,供不应求的局面将会得到有效缓解。”
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
11月18日,生兴荣光茶厂内欢声笑语不断,数10名身着色彩斑斓民族服饰的群众欢聚一堂,在觥筹交错间畅谈发展、共叙变化,享受丰盛的美食,品尝醇香的茶水,欢声笑语不断。这一幕,正是生兴荣光精心筹备的感恩宴会现场。
生兴荣光秉持着脱贫户优先、退役军人及家属优先、本地人优先的“三个优先”原则,为当地就业创造了诸多良机。茶基地与茶厂长期吸纳20余位村民参与日常管理与生产作业,每当茶叶采摘季节来临,更是大量聘请当地村民加入采茶队伍,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及附近区域就能轻松找到工作,圆了他们增收致富的梦想。
甲世波是防城区峒中镇的一名脱贫户,曾因行动不便而面临就业难题。2014年,他幸运地加入茶基地,成为一名管护员。经过不懈努力,他不仅成功脱贫,还从昔日的泥巴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两层楼房。如今,在茶基地,他享受着包吃包住的待遇,每月工资加上年终公司发放的大红包,平均每月收入不低于4000元。更令人欣喜的是,甲世波还晋升为茶基地管护队伍中的“小领导”,负责带领和管理着一个由十余人组成的团队。
“公司计划在接下来的3年内,将自种植茶叶面积扩展至3000亩,并致力于将基地打造成为综合性农业示范基地和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孵化基地。”黄忠政表示,“我们深信,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公司将通过示范引领,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参与茶叶种植,与他们签订保价收购协议,帮助他们踏上增收致富的快车道。”
黄忠政用“忠”抒写赤诚,在那良镇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以绿为笔,勾勒出一幅幅将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壮丽画卷。未来,生兴荣光将继续深耕绿色产业,以“茶”为媒,凭借卓越的产品品质与优质服务,赢得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让那良的绿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绘就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