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口
□ 金小林
出小区不远,就是一个红绿灯路口。每天清晨,我骑电瓶车送儿子上学,都要由北往南经此路口。
临近路口处,马路照例被几米栏杆隔成两半,一半南行、一半北去。南行一边,又被两条白线分成三车道:左拐兼直行道、右拐兼直行道、非机动车道。
故事,就常常发生在右侧那条不宽不窄的非机动车道上。
一天早上,我老远看到非机动车道上,一前一后堵着一辆电瓶车和一辆小车。左侧两车道上,却是车如流水,一辆辆呼啸而过。
抬头看时,分明是绿灯!我的第一反应是,可能追尾剐蹭了。
逐渐靠近时,激烈的争吵声明晰起来:
“大清早你摁什么喇叭?这是非机动车道,你要右拐,就走机动车道呀!”
“马路又不是你家的,你往边上让一下会死啊!”
……
前面,电瓶车上的红衣女子,双手紧握车把,左脚垫地,脑袋歪成100度,脸色酱紫。后方,驾驶黑色小车的男子,左臂挂在窗外,竭力探出上半身,骂骂咧咧。
从他们争吵的主题,很容易就能把几分钟前发生的一幕清晰地还原出来:
女子骑车遇红灯,停。其左侧机动车道,因直行兼右拐,有直行的车辆排队等候绿灯通行。男子驾黑色小车欲借非机动车道右拐,却被前方红衣女子堵路,遂长鸣喇叭。
女子被男子喇叭声声激怒,“我走自己的道,遇红灯停,天经地义。你借道通行,蛮狠无理乱摁喇叭,我就不让怎的!女子理直气壮。”男子见女子无动于衷,继续嘀嘀嘀,甚至探头呵斥,“你就不能让一下吗!”
双方气冲斗牛。于是,眼前的一幕自然就上演了……
每一座城市的马路,都有不少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未做物理隔离。汽车右拐借道通行,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常常可见一辆汽车在一大群电瓶车后方,慢慢逼近,硬挤出一条缝急驰而去。甚至在后方不停摁喇叭,逼着众多非机动车纷纷往前挪位置。
这样的情势,偶遇吵架甚至升级为流血冲突也不足为奇。毕竟,借道的司机,不是急性子,就是确有急事。而非机动车这边却占着理,理直,自然气壮。
当然,在我小区门口的这个路口,也曾发生过温情的一幕:
又一天早上,遇红灯,前面的电瓶车停了下来。这时,一辆小车匆匆而至,悄然停在了电瓶车的身后。十几秒后,也许是听到了后方的马达声,电瓶车司机努力地把两个轮子往马路牙子方向靠了靠。
小车缓缓启动,越过停止线右拐后,刹车灯亮了起来,随之副驾驶室的车窗玻璃降了下来说:“谢谢你啊!”“没关系!”电瓶车司机的脸上,灿烂如花……
“谢谢!”“没关系!”多么简单的一句对话,虽然这都和身后不远的我毫无关系,却依然让我在那个普通的早晨里,如饮甘露、如沐春风……
许多人认为,城市禁鸣喇叭,主要是因为喇叭会制造噪音。我倒觉得,喇叭太刺耳,常常给人挑衅的感觉。为此,我曾突发奇想,所有上路行驶的车辆,厂家都应该加装一个“温情喇叭”,其声不是“嘀嘀嘀”,而是“您好,麻烦让一下,谢谢”。如此,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就该到处是谦恭礼让,再无争吵和纠纷了。
但我又转念一想,真是这样吗?即便加装了“温情喇叭”,仍会有人选择嘀嘀声,如同在路口遇堵,选择恶语而非良言。
其实,马路上的每一辆车都有“温情喇叭”,它就装在每个司机的嘴巴上,开关则在心窝里,只是有人选择了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