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 雪
陆婉珍,上思县思阳镇第二小学语文教师。自2000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先后获得自治区级壮语文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广西小学壮语文优秀教师,并在今年获评“自治区模范教师”。
在语文教学领域,陆婉珍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专家。她热衷教学研究,尽管已教课24年,经验丰富,但她依然不敢松懈,备课时多方查阅不同的资料,不断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陆婉珍表示,经验是老师进步的动力,同时也是老师进步的桎梏。“现在的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思维活跃,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吐故纳新、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陆婉珍说。
陆婉珍不仅在教学上深入研究,还努力探索教育科研。她曾担任多个自治区级、市级教学课题组的负责人,其中,国家级课题“诵读经典提高人文素养”的子课题研究荣获自治区级成果三等奖。她还精心撰写了多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所写论文均荣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奖项,并在权威报刊上发表。其中,《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于2024年9月发表于《求知导刊》;《浅析语文教学语言中的“立德树人”》发表于《中小学教育》,并荣获2021年广西小学语文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
陆婉珍还是防城港市壮汉双语教学的带头人。她是一位壮族人,自小在壮语环境中长大,对壮语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理解。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家乡致力于将壮语文化传承下去。她于2016年考取了壮语文水平高级甲等(最高等级)证书。日常教学期间,她积极开发民族教育教学资源,投身于壮汉双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她带领团队结合《壮语文》教材,开发出了校本教材、配套课件、课文录音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地促进了壮汉双语教学工作的发展。
陆婉珍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她的壮语课堂结合现代教学理念,采用了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她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们展示了壮族地区的自然风光、传统服饰、节日庆典等,让学生在欣赏美景、聆听音乐的同时,感受到壮族文化的魅力。此外,她还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壮语词汇和句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
除了教学方法的创新,陆婉珍还非常注重教材的选择和编写,她是广西小学壮汉双语课程修订开发工作壮文主编之一。陆婉珍深知,一本好的教辅教材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在编写过程中,她结合壮语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精心挑选了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的词汇和句型编入教材,还将壮族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材中,让学生在学习壮语的同时,也能了解壮族的历史和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021年3月,陆婉珍壮汉双语名师工作室获市委组织部审批,同年6月在上思县思阳镇第二小学挂牌成立。自成立以来,该工作室严格按照《防城港市“名师名医名家名匠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带领全体成员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