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话短评】“校长陪餐制”早该全国推广
□ 沙 虫
近日《义乌学生们的“饭搭子”是校领导》的视频,引起众多网友关注:午餐时间,校长陈文军坐在孩子们中间,吃着同样的饭菜、聊着校园内的点滴,并以身作则践行“光盘行动”,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用餐习惯。
其实,早于2019年,义乌就在全市建立起“校长陪餐制”。从这学期起,一起陪餐的还有市场监督管理所的一名副所长,他获聘担任该校的“食品安全副校长”。有专业人员陪餐,更让学生放心。
义乌的“校长陪餐制”不只是形式,而是落实到具体的“内容”:校领导当“饭搭子”、执法骨干融入校园食安监管、校长全流程跟岗后厨操作;同时,校方还组织专家团队研发600多套营养菜谱。600多套营养菜谱,就是机关饭堂和著名高校可能都做不到,但浙江义乌的学校食堂就做到了。
一般人在集体食堂就餐,能吃得干净、卫生,就算放心了。但在义乌的学校,除了吃得饱,还要吃得好,这着实不易。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提了多年,工作也做了多年,但近期一些学校食堂发生的臭肉事件,令人瞠目。
因此,将校园食品安全视作食安治理的重中之重,关键还在于落实。食品安全一定要从源头抓起,食材的生产、成品、进货、仓储、加工,直到最后食用,每一个流程都应严格把关。学校食堂经营可以微利,但必须严防某些当权者将其办成赚大钱的“公司”。
食物是否新鲜、可口,最后用舌尖来检验。因此,校领导、市场监管所干部是最好的检验员。校领导陪餐应当制度化、常态化、长期化。义乌的经验早该向全国各学校推广。
值班编辑:廖雪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