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开放不停步 勇立潮头谱新篇
□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 雪
我市地处我国西南端大陆和海岸线的交汇点,既沿海又沿边,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河相连的城市,被誉为“西南门户、边陲明珠”,身处对外开放前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港口、区位、政策等优势,深化改革创新,拓展开放合作,全力抓好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等重点开放发展平台建设,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打造国际医学开放合作新高地 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19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宣布:“我们支持在中国广西防城港市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继续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医学创新合作。”
5年来,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以下简称医学试验区)走过了极具考验、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始终高度重视医学试验区建设,把好政策、好资源赋予医学试验区,凝聚起高水平建设医学试验区的强大合力。我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举全市之力推进医学试验区建设。
5年间,医学试验区构建起了国际医学合作的崭新渠道。先后成功举办了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中国—东盟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合作论坛、中国—东盟药品合作发展高峰论坛等国际性论坛10次,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等34个国家的360多位部级官员以及多名院士专家参与,发布了《防城港宣言》等重要文件。我市先后选派78批298人次赴28个国家开展交流合作,与越南广宁省、泰国黎逸市和俄罗斯茹科夫斯基等城市达成诸多务实合作成果。并打造中越首个跨国服务救助平台——1369生命直通车,累计救治危急病人600多人次,铺就中越民心相通的“健康丝路”。
与此同时,医学试验区持续用好用活各项先行先试政策,积累了一批先行先试的有益经验。包括创新第二类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模式,首次注册技术审评工作时限缩减一半;国内第一家由国家、自治区、设区市三级共建的创新平台——国家级食品安全与营养创新平台一期投入运营;广西首家国家级生物医药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医学试验区诞生,首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蛇资源抗肿瘤药用研发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建设;防城港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挂牌成立,正在申建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出台创新创业人才、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银龄人才招引政策,推进园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总规模达25亿元的科技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将在医学试验区设立;获批建设中国—越南中医药(京族)医药海外中心,并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零的突破。
5年来,医学试验区高标准编制医药制造产业园、医疗合作产业园、医学研发产业园等三大产业园规划,医学创新赋能中心、国际中小企业医学孵化中心、冷链物流基地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三大产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超64亿元。截至2023年底,医学试验区共注册企业278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32家。
医学试验区建设还显著增进了各族人民的健康福祉。广西首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自治区人民医院防城港医院建成投入运营,自治区人民医院先后派出两批共25名专家进驻,打造心血管内科等6个重点专科,引进先进技术60余项,推动市第一人民医院在三甲医院“国考”中排名提升494名。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全市每千人床位数由2019年的4.23张提升至5.23张。
先行先试多点突破 改革创新蹄疾步稳
2012年7月,国务院批准《广西东兴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广西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以下简称东兴试验区)成为全国首批三个获批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之一。
10多年来,东兴试验区着眼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在连接中国与东盟两个广阔市场、互联互通、投资合作、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硕果累累,为全国沿边开发开放探索了一批“东兴试验区经验和模式”,为广西开放发展发挥了独特的“先手棋”作用。
在创新发展模式上,成功签发广西首票对马来西亚RCEP原产地证书;“34证合一”和“证照分离”等改革全国领先;沿边金融改革创造3个全国第一、多个全区第一;建成全国首个东盟货币服务平台、落地实施全国首个《海运互市贸易进口结算业务展业规范》,大宗商品交易顺利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积极争取自主先行先试改革事项近100项;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最多跑一次”事项达100%,网上可办率达99%以上,31个事项实现“零”材料办理;开创人民币对越南盾直接报价兑换的“试验区模式”;成功探索跨境贸易结算、“互市+落地加工”、边境贸易“一指通”等36条可复制推广经验模式。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市现有钦防高铁、南防货运铁路和防东铁路3条铁路干线,以及企沙支线铁路等一批铁路支线、专用线,铁路运营里程213公里,铁路网络深入港区、企业,具有较好的铁水、公铁多式联运体系。高速公路方面,截至今年9月2日,防城港市境内已建成通车G7511钦东高速、S7512钦防高速、S60合那高速以及思防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03.6公里,预计“十四五”末(2025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至290公里。
在港口建设方面,截至今年7月,防城港已建成并投产的生产性泊位14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7个(20万吨级泊位5个、15万吨级泊位4个、10万吨级泊位5个)。已建成码头岸线21.51公里,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岸线14.65公里,全港综合通过能力近2亿吨,与全球100多个国家、250多个港口通商通航,是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最大的硫磺中转、磷酸出口港以及铁矿石、煤炭、粮食、化肥等重要战略物资的中转基地,也是中国南方能源和原材料的转运中心。建成全国唯一连接东盟的海陆冷链物流通道,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
在经济表现上,今年1—8月,我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达768.3亿元,同比增长15.5%,外贸进出口总额位列全区第二名,创历年新高。6—8月连续单月进出口超百亿元。在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我市充分利用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防城港片区的平台优势,与一批强优企业签订产业投资项目合作协议11项,投资额131亿元。
种好边境旅游“试验田” 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我市位于祖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面向东南亚,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接壤,背靠十万大山,拥有丰富的“海、边、山”旅游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打响了“上山、下海、出国”特色旅游品牌。
2018年3月,国务院十部委联合发文批准设立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我市将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作为全市社会经济工作的新引擎,积极推进试验区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依托海洋特色渔业民俗文化,创新推出以“游生态港城、吃生猛海鲜”为主题的文旅节庆——北部湾开海节。发挥区位优势,打造海上龙舟、马拉松、海钓、网球等“中国—东盟”系列体育活动赛事。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跨境旅游全面恢复。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来自越南河内市及下龙市的33家企业到东兴市开展跨境旅游踩线活动,互推两国旅游资源与精品线路。“这几年东兴的旅游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通关也越来越便捷。假期很多越南家长也喜欢带孩子来中国旅游。”负责接待跨境短途旅游团的越南籍导游阮氏荷说。今年上半年,东兴、友谊关口岸旅游团人数增幅明显,达30.5万人次,同比增长13.8%。
据悉,今年以来,东兴口岸出入境人次位列中国陆路口岸第一,超600万人次。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防城港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开放姿态,演绎着开放引领、创新崛起的时代强音,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2024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523.3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浩瀚的发展征途中,防城港市正扬帆起航,以开放为帆,以创新为舵,勇往直前,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