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绣花功夫” 雕琢城市品质
□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卢昭昭
城在海中、海在城中、人在景中。我市位于我国陆地海岸线最西南端,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南向门户城市和中国—东盟国际大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北部湾畔唯一的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
近年来,我市下足“绣花功夫”,坚持以城市建设、城市品质提升、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为抓手,着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城市宜居生活的新期待。
生态海湾城市焕新颜
金秋十月,西湾红沙环生态海堤仍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从海堤往海上眺望,海水清澈见底,满目绿意盎然,不少白鹭在红树林中悠闲地踱步觅食、翩翩飞舞。而在2012年以前,这里却是“脏乱差”的海岸一隅。
自2012年起,我市启动了西湾红沙环生态海堤整治修复项目,红树林消浪护岸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如今,西湾红沙环生态海堤已经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和体育锻炼的重要场所,为防城港海湾新区的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市不断发挥生态优势,着力打造公园城市。目前,我市已建成50多公里全海景海湾绿道,打造伏波文化园、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蜈蚣岭公园等一批特色公园广场,公园绿地面积从10年前的不足1000公顷提高到近2000公顷,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8%。
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质
近年来,我市紧抓城市建设、品质提升等关键环节,以精细化管理为笔,书写着城市宜居宜业的新篇章。
为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我市推出了沙滩浴场等项目,在公园、绿道新增设一批石桌、石凳等便民服务公共设施,并实施一批大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完成了伏波路商业步行街、灵秀街、南湖街、中心区德城市场片区、永福路等一批小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为巩固城区交通秩序整治成效,我市在北部湾大道、西湾大道等城市主干道中间新装道路隔离栏;在城区主要交通道路设置人行道护栏;在城区各人行道增设挡车石,划设交通标志标线、停车位等措施,规范交通秩序,确保道路畅通,减少交通安全隐患。此外,我市还成功引入了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建成了北部湾大道的3座人行天桥、3个口袋公园及我市首个儿童公园;实现城区26条公交线路经营主体“民转公”。
城市提质扩容推动高质量发展
每当夜幕降临,横卧在海岸线上的国门大道便如一条流光溢彩的“巨龙”,静静地卧于山海之间。这条长31.7公里的国门大道,于2019年底正式开工建设,2023年10月1日全线开放通行,2023年底通过竣工验收。从建市之初的乡间小道,到边境建设大会战的滨海公路,再到新时代的国门大道,这条道路的蝶变是我市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生动缩影。
当前,我市正大力构建通边达海、联通西南、中南地区最便捷的开放通道,已建成防东高速、钦防高速、南防高铁、上思至防城港高速公路、防东高铁,上思至吴圩、峒中至上思高速公路加快建设,“三横三纵”高速路网基本建成。
在完善交通路网的同时,我市持续发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已经构建了一个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东兴、上思为副中心的城市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