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为王”书写防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祖梅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和促进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2+1”工程,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这一背景下,防城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前瞻性的发展布局,以项目为引擎,因地制宜,创新驱动,在新能源、临港经济、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个领域齐头并进,书写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新能源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防城区的广袤大地上,风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绿色发展的新动能。去年12月至今,门崖岭风电场与滩营风电场首批风机已陆陆续续并网成功,预计到今年年底,这两大风电项目将实现全容量并网,一年发电量可突破13亿度大关。
门崖岭风电场与滩营风电场如同两座巍峨的灯塔,镶嵌在崇山峻岭之间,照亮防城区绿色发展的道路,有效平衡着大工业发展带来的能耗压力,降低“十四五”期间的能耗强度,为区域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临港经济为全面发展蓄势赋能
如果说新能源是防城区绿色发展的翅膀,那么临港经济则是其经济腾飞的坚实脊梁。以九龙湖科技生态产业园区为核心,防城区正加速构建沿边临港钢铁上下游产业承载基地,一个集聚效应显著、潜力无限的钢铁产业集群正在这里悄然成型,为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蓄势赋能。
今年3月份,神龙涂镀板带生产基地项目竣工投产并上规入统,为防城区的临港经济配套产业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今年上半年,该项目新增产值13.5亿元,预计全年新增产值可达30亿元。其他项目同样喜讯频传——榕鼎防城港镀锌钢生产基地项目二期、华之冠项目均已完成厂房主体封顶,第一条生产线设备进厂试生产,年底前正式投产运行;创宇高技术耐火材料开工建设并已完成办公楼封顶、厂房主体框架建设;东旭装配式建筑材料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一批钢铁上下游产业项目正加快建成投产……九龙湖产业园,这个被寄予厚望的主战场,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完善的产业配套,全力融入我市打造钢铁基地的宏伟蓝图,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落地加工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当目光转向边境,防城区的另一番景象同样令人振奋。今年6月25日,峒中公路口岸(含里火通道)正式对外开放,不仅标志着广西乃至全国首个以一线卡口一站式模式通过一类口岸验收的口岸诞生,更为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这里,坤祥二期厂房拔地而起,汉祥、大拇指、名州汇等一批落地加工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防城港片区(峒中园区)更是成为了边境经济发展的新高地,一系列前期工作正在加速推进。凭借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该片区建成后将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和投资者前来投资兴业,为进出口贸易总额的百亿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边境,不再是遥远与闭塞的代名词,而是开放与合作的代名词。防城区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让边境经济合作区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桥梁,让落地加工产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
在这场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防城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以项目为抓手,以投资为驱动,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今年1-8月份,防城区加快推进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11项,总投资92.1亿元,已完成投资9.47亿元。“七个一批”重大项目104项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总投资419.1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93亿元。在市级层面,上峒高速、医药制造产业园及配套工程等项目也在加速建设。
防城区将继续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不断创新驱动模式,深化改革开放力度,推动新能源、临港经济、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多个领域协同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