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黄金”助力广西钢铁产业降本提效
1~7月享进出口原产地政策优惠货值59.2亿元,进口货物享税款优惠3.2亿元,同比增长113%。
本报港口讯 近日,笔者从防城海关获悉,今年1~7月,防城海关共签发出口原产地证书584份,涉及优惠货值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4%和21.4%。进口货物涉及货值54.3亿元,享受原产地税款优惠3.2亿元,同比增长113%。优惠原产地政策红利持续惠及企业,不断助力临港制造业向高端迈进。
优惠原产地证书被喻为国际贸易的“纸黄金”和“经济护照”,这种比喻形象地描述出优惠原产地政策带动区域经济互联互通的优势。防城海关立足关区实际,依托“东湾论坛”宣讲活动和海关“手把手”服务小组微信群等渠道及时公布、解读优惠原产地政策,让政策红利持续惠及企业,不断助力临港制造业向高端迈进。
钢铁产业是广西主流产业之一,也是我市首个“千亿级”产业。在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源源不断的线材、棒材,热轧带肋钢筋、热轧钢卷等规格各异、用途广泛的钢材从车间运出,销往国内外市场。
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大型钢、铁冶炼企业,生产成本与进口煤炭价格有很大的相关性。上半年国内原煤产量同比略有下降,对进口煤价格波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防城海关靶向制导、精准对位“一企一策”,密切关注上半年煤炭恢复进口关税引起的市场波动,践行“如我通关”实践,运用“送策上门”“关长接待日”等方式主动指导辖区钢铁产业企业调整适用政策,选择中国-东盟、中国-澳大利亚等自贸协定,享受关税政策红利。设立“保稳提质一站式”服务专窗,对电煤、液化石油气等生产急需商品优先办理通关业务,提升通关效率,打造优惠原产地商品的进口“快车道”。
“今年以来,我们订单充足,得益于优惠原产地政策,1~7月运用政策优惠保障能源供应煤炭进口货值约1.66亿元,优惠进口关税接近1460万元,有效保障企业生产能源供应。优惠原产地政策为进口煤炭的多样性提供了政策支撑,比如澳洲煤的免关税政策让许多澳洲煤会优先落地中国,让钢企对煤炭的选择性更丰富,有利于平衡企业成本;企业融资环境变得更好,对于协定成员国进口的煤炭,银行更愿意提供资金贷款作为融资支持,助力企业发展。”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陈睿基表示。
(刘知益 姚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