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通办,解锁政务服务新速度
□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祖梅
营商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到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市场主体的活力。近年来,我市在“放管服”改革上持续发力。7月8日,随着《防城港市优化营商环境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正式施行,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推动深入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和促进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2+1”工程注入强劲动能。
一网通办,解锁政务服务新速度
近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业务办理大厅内,人头攒动却井然有序,一股“互联网+”的清新之风拂面而来。曾经繁琐冗长的个体工商户注册流程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群众通过一网通办平台轻松搞定,一幕幕便捷高效的场景令人耳目一新。
“以前群众办理营业执照、刻章、领发票、社保登记等一连串手续跑下来,得耗上好几天,甚至更久。”回忆往昔,该局企业与个体私营经济监督管理科科长岑胤锋感慨万千,“但随着《规定》的实施,我们像按下了快进键,1个工作日内就可以完成全部流程,效率提升的同时群众满意度也高了。”
《规定》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散了束缚企业发展的重重枷锁,带来了一系列便企利企的新举措。政务服务平台上,惠企政策如同繁星点点,清晰可见,一键触达;“免申即享”的创新模式,更是让政策红利自动落袋,无须企业多跑一步、多说一句,便能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与支持。
此外,《规定》还明确要求,要加强产业引导,优化园区基础设施,延伸、补强产业链条,促进进出口贸易服务的数字化转型,让更多企业在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截至8月12日,全市实有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0.17%,新登记企业网上办理率高达99%,为企业减免印章刻制费20万元。岑胤锋表示,该局将持续深入推动《规定》落实,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在已有基础上向着更高目标迈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在我市安家落户。
要素供给完善,项目落地有保障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我市创设“个私主题银行”6家,数量全区第一,实现县域全覆盖,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市、温暖小微的服务网络。《规定》颁布至今,已有1000多户企业顺利开设了银行账户。同时,“个私主题银行”还化身为小微企业的“数字推销员”,助力100余户商家搭建起线上产品销售平台,累计销售额突破120万元大关,并为800余户经营主体授信贷款高达3.88亿元,这股金融活水正源源不断地注入小微经济的血脉之中,激发着无限生机与活力。
此外,《规定》还聚焦企业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通过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和跨境劳务合作机制、土地信息平台,增加人力资源供给,完善闲置土地处置机制、优化土地供给,切实聚焦企业实际需求,助企纾困。同时,《规定》针对公共服务提升方面也作出要求,大力推动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等变更联动办理,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公用企事业单位应当确保资费、服务标准公开透明,提供安全、快捷、稳定的服务,为企业正常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聚焦区位优势,推动边境贸易发展
作为沿海沿边地区,我市在推动边境贸易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规定》聚焦这一优势,要求各级政府同海关、边检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促进通关便利化,推动互市贸易商品落地加工产业发展。
防城港新地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深耕防城港二十余年,在港口码头和腹地连接的咽喉之道上精心雕琢出了防城港航贸产业园这颗璀璨明珠。这座园区,犹如一座活力四射的现代化都市缩影,集口岸通关的便捷、港航服务的周到、多式联运的灵活、金融服务的创新、综合物流的完善以及信息服务的智能于一体,每日吸引着约2000辆车辆川流不息,绘就了一幅繁忙而有序的经济动脉图。
谈及《规定》的落实,该产业园总经理梁艳婷表达了高度肯定:“防城港市营商环境多年来飞速变化,我们公司也同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随着《规定》的深入实施,将极大地提升我们的运营效率,更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规定》的实施,为我市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在这一法规的引领下,我市正以强大的决心和力度,打通营商环境的痛点、堵点,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
截至今年8月,全市在业经营主体12.65万户,较2023年底增长5.14%;新登记经营主体1.28万户,同比增长15.8%。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口碑,我市经济运行持续保持向上向好增长态势,GDP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全区前列,人均GDP居全区首位。我市也将全力推进《规定》在全市范围内的深入落实,通过多渠道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