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
科技赋能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
——广钢集团以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 雪 实习生 邓 婷 通讯员 翟 笛 胡英才 庞 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强调,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新赛道上,创新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角色。作为柳钢驶向深蓝的“桥头堡”,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钢集团)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项目研发、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企业实际的科技创新之路。
创新方法啃下“硬骨头”。作为具有装备优势的沿海新基地,新装备的引进是提升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但如何“驾驭”好新装备、从而发挥其最大效用也是摆在技术人员面前的课题。在广钢集团炼铁总厂球团工序中,高压辊磨机是球团生产的一种新型节能破碎磨矿设备,但因其生产工艺及设备工况的局限性,如何稳定地控制高压辊磨机,一直是行业内的一大难题。为得到更为连续稳定的料位值,炼铁总厂张中中带领团队开始尝试研发新型料位计,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他们终于成功研发出气体料位计。研制成功后,张中中又马不停蹄地致力于研发高压辊磨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在近3年的时间里,通过不断对控制逻辑和编程的优化迭代,最终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高压辊磨机的自动控制和无人值守。该技术陆续应用于柳钢各基地的多条球团生产线,其中,仅在广钢集团400万吨/年的球团生产线上可创效2700万元/年。该技术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同时也填补了该领域的行业空白,张中中提交的精益改善案例《球团高压辊磨机自动控制系统》荣获2023年度精益改善达人大赛“优胜奖”,个人获评“中国精益匠人”称号。
抓住项目研发“牛鼻子”。通过成立广钢集团科学技术协会,加强科技交流、学术研讨、人才培养等活动,落实“产学研用”合作制度,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目标,积极组织和协同各单位进行研发创新,将研发项目管理融入各单位的生产工序中。2023年,广钢集团在研科技项目46个,全年累计研发投入12.99亿元,同比增长27.4%。按柳钢品种钢研发生产规划,广钢集团已经启动了研发高表面质量的深冲钢、汽车用先进高强钢、合金结构钢、高强钢筋等多种品种钢材,积极助力广钢集团提质增效,进一步丰富产品目录。
壮大科技成果“生力军”。广钢集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组织职工积极参与并顺利完成各类科技成果的申报。2023年,广钢集团总计申报“科技进步奖”105项,“专利成果奖”44项,“优秀学术论文”436篇,并组织各单位进行“2023年柳钢科技创新创效项目立项和科技成果备案”申报,共计申报科技创新创效项目59项,科技成果备案59项。在各项科技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壮大科技成果“生力军”,助力广钢集团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
打好知识产权“组合拳”。制造管理部作为广钢集团知识产权管理的主管部门,为积极推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步伐,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对知识产权管理等业务的了解,先后多次邀请资深专利代理人到企业开展专利申报及挖掘培训班,对专利申报流程和成果发布进行详细指导。同时,广钢集团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为科技人员提供了便利的专利申请途径。2023年,广钢集团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33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23项,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的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