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 点亮群众幸福生活
文化惠民 点亮群众幸福生活
——我市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综述
□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新华
9月7日~11日,2023年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防城港站)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自行车(公路)赛测试赛在我市正式开赛,来自全国14个省、市级代表队共124名运动员参与角逐。
8月16日,2023北部湾开海节在企沙渔港盛大开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近万名市民和游客带来了独特的味觉和文化体验。
7月26日,2023年东兴市文化旅游节暨京族哈节在东兴市江平镇氵万尾村隆重举行,全国“四季村晚”之“夏季村晚”京族哈节唱吉祥民俗文化展演作为其中的重头戏成功举办,让市民和游客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细赏意远韵长的京族文化。
……
今年以来,我市接二连三举办的文化和体育活动,不仅大大提升了城市美誉度和知名度,更是给市民和全国各地的游客送上了一场又一场的文化盛宴。
我市是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自2019年成功创建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在示范区强基础、提效能、显特色、惠民生上下功夫,立足边境、海疆、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探索公共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路,持续推动示范区建设和创新发展,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国门文化带建设成效显著
我市在创建示范区的过程中,结合“海边山”的区位优势,探索构建特色文化带,培育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推进国门文化带建设,丰富了边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我市高质量完成了东兴市竹山村国门文化大院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村级试点工作,探索打造了文旅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竹山模式”;建成了“一村一屏”“一校一屏”“空中课堂”系统平台、东兴口岸宣传大屏等系列设施,高质量完成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建设,打造了全国唯一具有“海边山”特色的试点,为全区乃至全国广电固边工程建设提供了“样板经验”。
同时,我市新建了《英雄虎胆》红色剧目演艺中心等一批阵地设施,设立了刘永福故居展览、那良镇滩散村守碑护边展示室,建成百里国旗耀边陲长廊,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方阵;建成一类国门文化大院15个、国门阅读角13个、农家读书角13个、国门民间文化艺术展示平台15个、国门新型文化阵地23个、国门文化旅游融合平台12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传承基地57个、国门文艺人才培养基地7个,服务形式多样,坐落星罗棋布。此外,充分发挥与东盟国家“地缘相接、海缘相连、文缘相通、人缘相亲、城缘相交”五缘优势,打造8个“跨国村晚”推广示范点,推进了中越边境友好交流往来,增进中越人民友谊。
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向纵深发展
3年多以来,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基础服务网络日臻完善,服务供给不断提质增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度不断提高,数字网络建设日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向纵深发展。
——夯实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基础,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新建东兴市图书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博物馆和上思县博物馆等,提质改造防城区影剧院和2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成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的纵向型图书馆服务体系和以市群艺馆为中心馆的纵向型文化馆服务体系,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设置率和功能完备率均为100%,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达100%,实现了市、县、乡、村公共文化阵地全覆盖,有效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衡协调发展。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保障,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升服务品质。深入挖掘防城港“海边山”特色文化资源,创作打造了京族现代舞剧《京岛情海》、现代采茶剧《情暖北仑河》、哈调小戏《同船共渡》、采茶小戏《边关春早》《瑶山金花》、群舞《虾仔虾》等一批文艺精品。深入开展送书下乡、戏曲进乡村、“馆长带你看文物”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让文化贴近群众,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数字化平台和资源建设,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数字网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市群众艺术馆建成数字文化馆、市图书馆建成地方纸质文献音频库,市博物馆建成线上虚拟展厅。在全市23个乡镇文化站、174个行政村(社区)、40个边防警务室配备了公共文化服务一体机、平板电脑等数字文化设备,在边境地区121个行政村(口岸)全部建设数字文化驿站,构建了覆盖防城港边境地区的数字文化网络。
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3年多以来,我市国门文化带建设等示范区创新发展经验多次在全国和区域性会议分享交流,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2021年5月23日至24日,西南地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联盟第四次会议在广西北海市召开。我市在会上作了示范区创新发展的经验交流,来自西南六省(自治区、市)的与会代表展开了探讨,一致认为我市的探索实践具有典型性、创新性和借鉴意义。
——2023年4月7日至9日,第六届边疆语言文化暨第八届周边语言文化论坛在我市举办,我市在会上作了边疆地区语言文化交流互鉴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验分享交流。
——2023年5月18日至20日,我市在2023年边境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经验交流会上作了示范区创新发展的经验交流。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以及参会代表对我市推进示范区创新发展多个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2023年5月25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事业发展座谈会暨智慧广电固边工程现场会在东兴市召开,我市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国家广电总局领导、自治区领导以及来自全国10个省区的代表对我市打造极富特色的“边海”一体化项目体系,形成向全国推广的“广西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外,我市在村级文旅融合方面的经验面向全区推广。东兴市竹山村国门文化大院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村级试点工作,形成村级文旅融合的“竹山模式”,为广西全区开展村级文旅融合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标准和经验。2021年,自治区文旅厅参考“竹山模式”,在全区遴选了3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作为文化旅游融合试点单位,竹山试点相关经验在全区得到推广。同时,《村级文旅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竹山模式”》入选2022年广西文化旅游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