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精准”让群众有“医”靠
□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卢昭昭 通讯员 黎重慎
医疗保障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今年以来,我市医疗保障部门持续优化提升医保服务能力,切实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通过精准比对、筛查、保障、监测、认定等“五精准”,着力破解群众“看病难”“报销难”“看病贵”问题,让老百姓病有所医、医有所保,筑牢人民群众健康保障防线。
精准比对,实现应保尽保。我市医疗保障部门依托广西医保参保缴费查询平台,实现医保数据库与乡村振兴部门数据库共享,动态比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情况,并通过当地乡村振兴部门共享的信息数据,定期查漏补缺,进一步核实人员参保状态,做到“新增一人,参保缴费一人”。截至6月30日,全市应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脱贫人口56504人,应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监测对象4382人,均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
精准筛查,确保应助尽助。我市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根据群众困难程度分类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今年,市医疗保障局对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按其个人应缴费金额的100%给予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监测对象、2016年至2022年稳定脱贫人口,以及低保边缘家庭中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按其个人应缴费金额的60%给予定额资助;对2014年、2015年退出户按不高于个人缴费部分的30%进行资助。截至6月底,我市共资助84364名城乡困难人员参加2022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助金额1933.04万元,确保应助尽助,减轻困难人员参保负担。
精准保障,做到应享尽享。我市全面落实市域内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市医疗保障部门在自治区医保信息系统标识困难人员身份的基础上,每月根据困难人员增减名单维护信息系统中的身份标识,确保困难人员在市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直接结算。同时通过数据比对筛查,核查出因异地结算等原因未能享受大病保险倾斜政策和医疗救助费用的人员,主动跟他们联系,及时补足应享受的医疗待遇,做到应享尽享。截至6月底,我市困难群体享受医疗救助11696人次,救助金额606.35万元。
精准监测,严防返贫致贫。我市建立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的主动发现机制、动态监测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精准帮扶机制。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做好因病返贫致贫风险监测,线上依据广西医保慧眼防贫监测预警平台统计数据,线下由医保经办人员汇总高额医疗费用人员信息,每月将个人医疗费用负担5000元以上的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含监测对象)以及个人医疗费用负担1万元以上的普通城乡居民名单推送同级乡村振兴、民政部门,反馈所在县(市、区)核实后,及时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监测对象和低收入人口进行监测帮扶。今年1月至6月,全市医疗保障部门共将3393名高额医疗费用人员的信息数据推送同级乡村振兴及民政部门。各县(市、区)制定困难人员依申请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对符合规定条件的高额医疗费用人员依申请进行救助。截至目前,全市以申请医疗救助方式救助困难人员81人次,根据群众困难程度共支出金额70.18万元,为产生高额医疗费用的困难群体解决了医疗费用的负担,筑牢医疗保障防返贫防致贫的有力防线。
精准认定,落实应办尽办。市医疗保障局将困难人员办理门诊特殊慢性病卡工作前移,简化困难人员办卡流程。困难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诊断为自治区统一规定的门诊特殊慢性病的,由定点医疗机构将认定的信息录入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后,困难人员即可享受相应的门诊特殊慢性病医疗保障待遇。同时医保部门委托定点医疗机构打印并及时为困难人员发放门诊特殊慢性病卡,简化办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