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乡村振兴的“绿色密码”

□ 黄琳琳 黄 翔 黄 笙 摄影报道
近年来,防城区坚定不移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之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念好“山”字经,做好“林”文章,把“小肉桂”做成“大产业”,走出一条土地增绿与群众增收“双赢”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日,在防城港市弘笙大全瑶桂工艺品制作工厂里,机械声轰鸣,开料、打磨、抛光……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制作梳子、颈枕等,现场一派繁忙的生产加工景象。一道道工序下来,精美的肉桂工艺品伴手礼——颈枕、梳子、吊坠等由工人打包、入库,上架。
为延伸肉桂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该工厂最新研发了肉桂叶靠枕。将晾晒风干的半成品肉桂叶缝制在靠枕里(见上图),它便“化身”为有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等功效的农旅康养产品。“我现在在工厂上班有固定收入。此外,我还会摘一些肉桂叶缝制成半成品卖给工厂,以此来增加收入……”脱贫人员林贵贤说道。据了解,该工厂从脱贫户手中将半成品的肉桂叶以每打8毛钱的价格进行收购,以此激发脱贫户的工作热情,拓宽村民的增收路子。
据悉,该工厂是由防城港市弘笙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与防城区扶隆镇那勤村经济股份合作社联合兴建的,采取“公司+工厂+合作社+平台+农民”的经营模式,是防城区扶隆镇升级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肉桂、八角)的富民工程。自投入运营以来,该工厂从村民的手中收购肉桂木、肉桂叶,让剥皮后的肉桂木“变废为宝”,肉桂叶变“金叶子”。同时,通过“以工代培”的方式,聘请当地村民到厂里上班,让村民有技术傍身,端稳家门口的“饭碗”,不断鼓起“钱袋子”。
在防城区扶隆香料开发总公司加工工厂里,工人正在切割新收的桂叶,然后放进大蒸馏桶中。经过高温蒸馏,浓郁的肉桂香弥漫整个厂房,桂油从另一个炉提炼出来。已蒸馏过的肉桂叶还可重复利用,可作为燃料,也可作为其他产品的精深加工原材料,物尽其用。
“我们工厂收购的肉桂叶初加工日产桂油220斤,月产桂油3吨左右。我们尽量以高价收购肉桂叶,提高村民的收入。”防城区扶隆香料开发总公司负责人黄名营说道。
据悉,该公司的初加工桂油主要销售区域为两广地区,广泛应用于食品、香料和医药的制作,在食用上可作为饮料及糖果等食品之香料配剂,也是制作香皂和化妆品的重要原料。
防城区扶隆镇党委书记陈设说:“扶隆镇获批全国肉桂八角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今年防城肉桂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下一步,扶隆镇将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推动肉桂八角产业向深度和广度延伸拓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