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花正红 共绘画卷谱新篇
□ 洪许艳 唐国超
港口区是多民族集聚地区,有壮、汉、瑶、京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01万人。近年来,港口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积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创建工作,奋力推动港口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组织保障
港口区始终把建设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新港口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防城港市港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该区不断压实民族工作责任,形成了党委政府、部门、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的民族工作机制,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顺利、规范、有效开展创造条件。深入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八进”活动,使创建工作覆盖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发挥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夯实发展根基,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
该区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根基。2021年,该区财政民生支出10.6亿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3%、9.8%。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3%、93.5%。投入9.4亿元建设完善了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便民服务等系列民生项目。大力实施乡村风貌提升工程,推进山新、红沙等示范村村道硬化、房屋立面改造、路灯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该区大力发展现代化临港工业,以工业发展带动各族人民就业。同时,将民族团结事业与乡村振兴统筹抓,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各族人民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赓续民族团结根脉
港口区全面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全过程,努力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在潜移默化中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通过开展群众性文化联谊活动,深入挖掘疍家婚礼等疍家文化。开展“采茶文化进小区”、壮族“三月三”等民族传统特色活动,引导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用文化的力量浸润人心、引领风尚,赓续民族团结根脉。
落实民族政策,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
该区始终坚持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民族政策,依法充分保障各族人民的合法权益。以服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能融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现代化城市生活和工作中,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在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分别设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民族工作室、民俗文化展览室和学生艺术活动室等,进一步搭建形式多样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将民族团结事业与现代化社会治理统筹抓,建立公安、民宗等多部门参与的矛盾协调处理联动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基本情况和动态,统筹协调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营造民族团结氛围,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港口区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方面建立了常态化的宣传教育机制,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日常生活,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制作民族团结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推动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全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把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常态化教学工作来抓,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民俗活动,实现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立体式全覆盖,有效地教育和引导全区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进一步强化网络宣传渗透力,通过拍摄民族团结宣传片、微视频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播报,扩大对外宣传渠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在“港口区资讯”和“港口区统战工作”微信公众号开设民族团结创建专栏,全面展示该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