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
  • 热点
  • 时政
  • 社会
  • 财经
  • 文化
  • 副刊
  • 民俗
  • 历史
  • 地方
  • 上思
  • 东兴
  • 港口
  • 防城
  • 生活
  • 旅游
  • 房产
  • 美食
  • 汽车
  • 图片
  • 视频
  • 专题
  • 便民
  • 城事
  • 综合
  • 政法
  • 教育
  • 科技
  • 卫生
  • 社区
  • 公告
  • 微博
  • 问政
  • 报刊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防城港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

2022/01/30 18:33:42 来源媒体: 字体:【大 中 小】

(2022年1月25日防城港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016−2020年,防城港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决议顺利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夯实全面依法治市的社会基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必要从2021年至2025年在全体公民中持续深入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结合本市实际,特作决议如下:

一、牢牢把握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面普法的首要政治任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普法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各层面,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服务“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以推动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为目标,以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为总抓手,以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工作着力点,健全普法宣传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防城港、法治防城港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加快构建边海国际大通道、建设开放开发先行区、建成产业集群新高地、建好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示范市,更好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开创防城港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突出重点内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深入宣传宪法和宪法相关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强化国家认同;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维护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案例宣传,阐释好宪法精神和“中国之治”的制度基础;加强宪法文化建设,常态化开展“宪法宣传周”等活动,增强宪法观念,捍卫宪法尊严。广泛深入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全面提升民法典普法质量,让民法典深入人心。推动各级国家机关带头学习宣传民法典,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同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协调。加强我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范引领作用。

三、服务中心大局,深入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深入宣传有关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防范风险等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宣传,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大力宣传乡村振兴促进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加强数据信息保护与大数据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等领域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以建设平安防城港为目标,深入宣传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更高水平平安防城港建设等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建设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的发展定位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推动防城港高质量发展。

四、抓住重点对象,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建立健全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公民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树立法治思维和坚定法治信仰,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素养。完善激励制约机制,建立健全对守信行为的激励和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制度,健全信用奖惩和信用修复制度,引导全体公民崇德守法,形成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正向效应,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引导国家工作人员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重点抓好“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领导干部自觉行为和必备素质。大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充实完善中小学法治教育相关内容,推动法治教育进课堂,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尊法守法习惯。

五、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厚植社会主义法治信仰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正义可期待、权利有保障、义务须履行,引导全社会树立权利与义务、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观念。加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力度,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在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上融入法治元素,扩大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推动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边疆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海边山法治文化品牌。加强红色法治文化宣传和传承,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宣传和利用工作纳入法治范畴,讲好红色法治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依托我市群众喜闻乐见的采茶戏、粤剧、山歌等多种地方文艺形式开发法治文化产品、打造特色品牌,推动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新性发展。发挥我市沿海沿边区位优势,加强对外法治宣传和法治文化交流,建立边境法治文化示范带,在边境普法中注重中英、中越双语宣传,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发挥涉外公共法律服务功能,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六、坚持普治并举,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

持续深化“法律七进”活动,推动实现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依法治理一体贯通。坚持依法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法治示范创建活动,突出法治乡村(社区)建设,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深化依法治企、依法治校、依法治网,加大普法力度,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推广“三官一律”进网格模式,健全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化解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尤其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比较突出的房地产纠纷解决在网格内。加大“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力度,打造一批先进示范点,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的专项依法治理,健全扫黑除恶、禁毒严打整治和打击走私、传销等重点热点问题长效机制,实现普法与依法治理、法治创建深度融合,提升社会治理法治水平。

七、落实以案释法,着力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理念和工作导向,做到普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拓展实时普法广度,将普法深度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制定、修改过程中或实施前,应当通过各种形式扩大社会参与,通过文件解读、媒体报道、新闻发布等方式进行宣传。在执法司法过程中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普法工作,把向行政相对人、案件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普法融入执法、司法办案程序中,实现执法办案的全员普法、全程普法。充分利用诉前沟通协商、案件分流、公开开庭、巡回审判、庭审现场直播等环节和形式生动直观地宣讲法律、释法说理。在管理、服务全过程开展普法宣传,针对不同受众群体,提供个性化、差异性、菜单式的普法服务。加大以案普法力度,落实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和典型案例发布制度,健全以案普法长效机制,培育以案普法品牌,使典型案事件依法解决的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

八、加强队伍建设,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

加强基层普法队伍建设,壮大社会普法力量,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引导社会普法力量向基层和边远地区倾斜。充分利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普法,发挥社会组织在普法中的作用。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律师、仲裁员、公证员、人民调解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法律从业人员及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师生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努力推动公益普法,公园、广场、医院等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设施的管理者经营者,应当因地制宜开展公益普法。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承担公益普法责任,建设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利用重要普法时间节点,在重要版面、重要频道、重要时段设置普法专栏专题,针对社会热点和典型案事件及时开展权威准确的法律解读,播放或刊登法治类公益广告,实现媒体公益普法的常态化和制度化。

九、强化组织实施,确保决议得到贯彻落实

坚持党对全民普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严格落实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进一步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促进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履行普法责任,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和落实经费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责任和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效果综合评估,认真做好中期督导检查和终期总结验收,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切实保证法治宣传教育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充分运用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以及代表视察、专题调研等形式,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决议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分享到:
值班编辑:程依冬

相关新闻

  • 2021年防城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防城港市2022年广西五一劳动奖和广西工人先锋号推荐对象公示
  • 防城港市2022年度新闻发言人名录
  • 2022年申领及注销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
  • 拟通过2021年度记者证核验名单公示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 英才招聘
  • 网站地图
  • 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Copright @ fcgsnews.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防城港市新闻网
主管:中共防城港市委宣传部  主办:防城港日报社
防城港日报社法律顾问:广西鹏源律师事务所 庞体胜:13036909526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70-283589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510620110001  网站备案号 :  桂ICP备11006818-1    公安机关备案号:45060202000001     站点统计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合作QQ:10037492    
广西网警虚拟岗亭 广西网警ICP备案 警察 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