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京花”在边境线上绽放
原标题:
民族团结“京花”在边境线上绽放
——记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氵万尾村
防城港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清哲 李雪妮 实习生 程依冬
近日,记者走进东兴市江平镇氵万尾村,路旁的紫荆花鲜艳夺目,偶有几只白鹭展翅飞翔划过天际……好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氵万尾村地处东兴市江平镇的最南部,旅游资源丰富,金滩景区、京族哈亭、京族博物馆、京族歌圩等均在其辖区内,独弦琴、拉大网、踩高跷捕鱼捞虾等京族民俗也颇受游客喜欢。近年来,该村“两委”结合国家实施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从事旅游行业的各族群众约6000人,其中外来创业者约3000人。
得益于当地旅游产业稳步发展,氵万尾村村民黄严冬也吃上了“旅游饭”。黄严冬是京族人,经营着一家距离金滩海边200多米的宾馆。“往年春节、国庆等节假日房间都是爆满的,不少云南、四川等省份的游客提前在网上预订。”他告诉记者,生意好的时候,宾馆年营业额达40多万元,日子过得非常滋润。
围绕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氵万尾村“两委”积极引导各族群众发展海滩冲浪休闲、出海观光、民族歌舞表演等旅游配套服务行业。整合海水养殖和海蜇加工产业,开发标准对虾养殖5000多亩,引进海蜇加工场40多家,年产值约2.5亿元。先后荣获“中国最美景观拍摄点”“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 等称号。
此外,氵万尾村还积极打造特色“京医”品牌,引导和支持本土医生挖掘整理京族特色医药,为各族群众提供服务。在氵万尾村卫生室从医20多年的吴伟清医生告诉记者,自己的家人是医生,她从小耳濡目染,跟着家人研究“京医”。从医后,她每年都外出参加培训,学习中医知识,融入传统京医疗术治愈了很多疑难杂症。除服务本村各族群众外,该村卫生室还对外开放,不少市外甚至国外的求医者慕名而来。
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 2019年,氵万尾村已实现全部脱贫。“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氵万尾村村民阮世耀感激地说,去年自己患病在医院做手术,得到了村“两委”和帮扶干部的支持,对他家的危房进行改造,建成了115平方米的新房子。
近年来,氵万尾村“两委”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充分利用京族博物馆、京族哈亭、京族文化广场、京族歌圩、京族字喃文化研究传承中心等文化场所展示京族文化,组织京族群众以唱哈和唱山歌等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京族特色文化。此外,每个生产小组还经常邀请采茶戏剧团进村表演,载歌载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
每年村里都会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活动,举办民族歌舞表演和民族政策法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广泛参与,增强各族群众的幸福感,多次受到防城港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表彰,成为了“第三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