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接地气的“初心绽放” ——市第13期中青班暨2019年青苗班主题教育实践小记
□ 本报记者 侯东光
10月12日,市第13期中青班暨2019年青苗班48名学员圆满结束学习实践,在与当地征迁群众一一道别时,学员们紧紧握住群众的双手,噙着难舍的眼泪,将别离的祝福定格在彼此的心里,定格在十万大山的深处……
今年6月25日,市第13期中青班暨2019年青苗班分成两个组,奔赴峒中、里火口岸项目建设一线,开展为期3个多月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服务推动峒中(含里火)口岸综合区建设征迁实践。
在学习实践中,学员们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坚持“干中学,学中干”。特别对征迁工作,遇到有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问题,学员们就通过行动学习法,针对前期摸底遇到的问题展开分析研判,群策群力,寻找破解困难的方法,并积极向群众讲形势、讲政策,打消群众的疑虑,有力助推了征迁工作的快速推进。
同时,学员们虚心做人,养成自觉行动学习习惯,无论是在会议室,还是在宿舍里,或是在田间地头,甚至是饭堂,学员们都在探讨学习或研究工作问题。据不完全统计,3个多月来,学员们共开展行动学习48次,编辑简报4期,撰写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资政报告及调研报告等340多篇,解决了一批学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很大程度上增长了知识,促进了工作。
初到峒中、里火时,学员们人生地不熟,基层工作经验不足,部分征迁群众思想工作难度大,困难重重。但学员们丝毫没有退缩,他们沉下心、稳定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自己政策不熟,就咨询、学习;群众不给门进,就做小学生,反复耐心倾听百姓的心声,做群众的知心人、好朋友。他们还“趋利避害”,根据各自特点,分工合作、攻坚克难,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来自市委办、政府办的学员主动对接市、区两级单位,跟踪落实有关工作;来自法院、检察院、医保局的学员,当面协调解答群众涉访涉诉以及医保等问题;来自国资委的学员帮群众联系找工作;来自交通部门的学员帮联系修好镇村道路……
学员们的真诚付出,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许多群众从最初的不理解、不欢迎、不支持,转变为积极配合和主动联系,使项目征迁工作瞬间“大变脸”,迈上“快车道”。到10月中旬结束实践,峒中组学员完成丈量房屋23栋,完成率92%;签订拆迁安置协议2户,100%完成峒中口岸综合服务区296.7亩土地和200亩安置区用地的征收,并实现无障碍、大面积施工。里火组学员完成征地661.86亩,完成率94%;迁坟山61座,完成率88.4%;丈量房屋76栋,完成80.7%;100%完成已丈量房屋材料整理和土地补差协议签订,拆除房屋4栋。双双向组织和群众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最令学员们有“意外收获”的是,学习实践期间,学员们与那良、峒中两镇的基层干部朝夕相处,不但学到了基层干部和群众打交道的真本领,还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增加了许多镇村干部和群众为“好友”。有学员认为,这是一笔无形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