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传统服装
京族传统服装分为便装和盛装两大类。
便装式样比较简单,装饰也比较少。男性穿的是长过膝盖、无领无扣,窄袖坦胸的上衣,裤子宽而长,尤其是裤裆,几乎是裤长的三分之二,腰间束以彩色腰带,一般束一两条,有的束五六条,以此来显示自己富有能干。由于上衣长过膝,而且衩又开得很长,不便活动,平时穿着者就把两边的衣脚撩起,在腹前随意打个结,给人一种洒脱的感觉。
男性上衣的颜色一般是浅青、淡蓝或浅棕三种,裤子多为黑色。女性便装的下装与男性的无异,也是既宽又长,盖过脚面,看上去像轻柔飘动的长裙, 唯上装与男性便装相反,上衣很短,衣脚仅至腰间而不及臀部,有“长不遮臀”之说,样式为紧身窄袖、无领、胸开襟,但有三颗纽扣。女性不束腰带。女性服式色彩较为丰富,而且不同年龄的女性服装颜色也有所不同。青年女性一般喜穿白、 青或草绿色的上衣,配以黑色或褐色的裤子;中年女性常着青色或浅绿色上衣,配以黑裤;老年女性多穿棕色或黑色衣裤。男女服装少有花饰。京族妇女多在上身袒胸处着一块绣有精美图案的菱形遮胸布,名为“胸掩”,既实用又美观。
盛装是在节日喜庆和宴会时穿着的服饰。男子的盛装是在便装外面的无领窄袖长袍,其颜色多为黑色,也有青色或淡棕色的,并配一顶黑色或棕色的圆顶毡帽,俗称“头箍”。女子的盛装类似旗袍,是下摆较宽的矮领窄袖长衫,其颜色大多为黑、白或用薯茛染成的红褐色。
过去京族人都不习惯穿鞋袜,只有在晚上洗澡、洗脚后或下雨天时才穿鞋袜。以前,因鞋袜用棕树皮编制而成,所以又称“棕屐”。曾有京族人“爱跣足”的记载。这种“跣足”的习惯,是由京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决定的。现在,京族人在平日里只喜穿拖鞋。
京族女性的发式比较讲究。未成年少女梳长辫,辫上系红丝带;成年后,女子则是将头发从头正中平分,两鬓留着少许头发,称“落水”,结辫于后,用黑布或黑丝线缠绕,再将辫子自左至右盘于头顶,状如一块形砧板,故俗称“砧板髻”。京族妇女还有戴耳环的习惯,女孩长到6—7岁就要穿耳孔。女子到了14岁开始梳分头、盘“砧板髻”、戴耳环,表示已经成年。京族妇女外出时喜欢戴圆锥形的尖顶葵笠(又称“京笠”),用它来遮挡海边的炎炎烈日。
随着时代变迁,京族传统服饰不断改良,并发生一些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今天的京族服饰都是经过改良的京族盛装样式:男子上装是无领或短袖的窄袖对襟衣,上有五颗纽扣,下装为深色的阔脚裤,服装样式明显受到汉族传统服饰的影响,而女子服装是无领或矮领的窄袖对襟紧身高衩长袍和阔脚裤。服装的面料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用自织的粗麻布料,而是用市售绸缎等,而且改过去男女服装无花饰的传统,现在用来缝制京族传统服装的面料大多绣有精美的纹饰,颜色较过去更加丰富,图样更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