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哈
哈节的主要活动除了祭神拜祖、“坐蒙”还有一个要的活动内容——“唱哈”。“哈”是京语,即“歌”的意思,“唱哈”即唱歌。以前传统“唱哈”的主要角色有一男两女3人,男的叫“哈哥”(又称“琴公”),女的叫“哈妹”(又称“桃姑”)。“唱哈”时由哈妹轮流演唱,哈哥持琴伴奏,当哈妹唱完一句,哈哥便依曲调拨奏一节,如此一唱一和。
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唱哈节后,“唱哈”的都只有哈妹,没有哈哥。“唱哈”时,在哈亭中间铺一张草席,主唱的哈妹赤脚站在草席中间,边唱边用手里的两根小竹棍和着歌声敲打节奏,其余几个哈妹坐在主唱哈妹身后,由其中一人敲着竹制的梆子伴奏。当哈妹唱到精彩处时,旁边有人负责敲击鼓、钹应和,将“唱哈”的气氛推向高潮。主唱的哈妹疲倦时,就由另一个哈妹出来主唱。‘唱哈' ”活动从迎神的当晚就开始了。但时间不长,只能算是“唱哈”的序幕, 哈妹们简单演唱几曲,中间穿插几个舞蹈,大约持续1个小时。
从第二天祭神起,“唱哈”活动正式开始,分下午和晚上两段,哈妹们跳着“进香舞”“花棍舞”“跳天灯”“竹竿舞”等唱哈节的祭祀舞蹈以及一些新编排的反映京族人民生产生活的舞蹈,唱着内容丰富的“哈歌”。“唱哈”中演唱的“唱哈词”多有歌本流传,以“喃字”写成,内容包括民间宗教信仰、京族的历史传说、汉族的古典词诗、情歌以及京族人生产生活新面貌等,都是由京族人十分熟悉、喜闻乐见的故事编写成的,因而深受京族同胞的欢迎。
值班编辑:张宏丽